从“田间”到“指尖” 乌苏万亩棉田玩转智慧农业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15日电(王德刚)8月中旬,乌苏市百万亩棉田进入花铃期。各乡镇抢抓农时通过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飞防等技术,高效开展秋季田间管理,保障棉花丰产丰收。
8月14日,九间楼乡七户地村村民段永青用手机APP操控智能灌溉系统,按照设置好时间,按下相应的按键,轻轻松松就完成了300多亩棉花滴水操作。
段永青说:“我家320亩地以前依靠人工操作灌溉,得去地里六到八次,每次要一个多小时,如今安装了智能球阀,只需在手机上操作,一次设定好滴灌时间,它就能按时自动轮换,不仅省工还省水。”
过去浇水需要到每个地块开关阀门。如今,这一切已成历史。今年乌苏市九间楼乡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共同开辟了一条企业、村集体、农户协同发展的新道路。农户依托企业智能灌溉系统,足不出户,一键操控灌溉,可以让每一滴水精准入田,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推动棉花产业加速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
乌苏市鹏欣塑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天鹏说:“我们公司今年投资20多万元,打造了3000多亩的智能灌溉系统,安装了10套接收基站和300多个智能球阀。通过手机连接基站,再由基站信号连接球阀,实现了在手机上控制滴灌系统,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还起到了节本增效、增加收入的效果。”
在九间楼乡七户地村村民孟祥斌家的百亩棉田,绿油油的棉株一望无际,一架植保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精准喷洒药剂,高效完成作业任务。
孟祥斌说:“目前正在使用无人机进行打药,这种方式十分方便,大约3个小时就能完成300多亩地的打药工作,喷洒得也比较均匀。”
近年来,乌苏市九间楼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积极作为,通过实施农业新技术,全力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卫星导航精量播种、无人机施肥喷药、病虫害绿色防治、全程机械化管理等高科技种植方式齐聚,让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九间楼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副乡长冯向凯说:“我乡将大力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助力棉花产业提质增效,让棉农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乌苏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统筹整合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资金政策机遇,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0.9万亩。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智慧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4.92万亩,综合运用智能滴灌、气象监测、墒情监测等技术,实现棉田精准管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民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