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优势赋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据悉,截至8月8日,2025年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数量已突破6000列。比去年提前46天达成这一成绩,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开放活力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国制度优势、治理效能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奏响的时代强音。
新疆铁路部门、海关、边检等关键部门,打破传统行政壁垒,以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为导向,紧密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智慧口岸”这一关键性项目建设。“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模式的落地运用,构建起一个无缝衔接、信息共享的“大通关”体系。企业提前通过系统提交电子数据,海关智能检查系统自动核验舱单数据,将过去需耗时2-3天的口岸进口货物通行时间,革命性地压缩至16小时以内。平均2小时完成一列入境班列的换装,更是创下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这背后,是科技赋能对传统作业模式的颠覆性重塑。
霍尔果斯海关将监管环节“嵌入式”融入铁路作业流程,实现“顺势监管、无缝衔接”。设立中欧(中亚)班列服务专窗,建立“优先编组+快速验放”绿色通道,高效串联起通关审核、查验、换装放行等关键环节。通关时效提升超50%,是“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直接成果,展现了政府部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市场主体的主动作为和责任担当。这种“寓监管于服务,以服务促效率”的模式,正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治理效能的典范。
累计通行班列达4.8万列,通行线路89条,通达境外18个国家、46个城市和地区——这些数据清晰勾勒出霍尔果斯作为亚欧大陆桥“黄金通道”核心节点的战略地位。它已从地理意义上的“口岸”,跃升为连接亚欧大陆、辐射全球市场的关键枢纽。
霍尔果斯口岸中欧班列创纪录的突破,绝非偶然。它是“一带一路”倡议强大生命力、感召力和广阔前景的印证。展望未来,这条驰骋在亚欧大陆上的“钢铁驼队”必将承载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想,跑出更快的“中国速度”,释放更强的“中国能量”,为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繁荣、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下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篇章!(朱颖 刘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