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绿电网 守护天山绿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22日电(何玉成)盛夏的天山天池,碧空如镜,绿草如茵,天池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天山之上,这幅绿色画卷每天吸引上万游客前来打卡。
8月20日,碧绿的天池水面上,电动游船缓缓前行,游客们惬意地享受着清新的空气,仿佛置身于画中。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背后,离不开电力的有力支持。1982年,天山天池景区获批成为全疆首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那时,景区还依靠烧煤来做饭和取暖。到了2017年,国网昌吉供电公司与当地政府联合推出“电气化+旅游”的全电景区建设模式,在景区核心区域大力推广电动游船、电动区间车、电厨房以及电采暖替代项目 。
自2017年起,该公司结合天池全电景区建设方案,投资2800万元,为天池景区新建2座35千伏变电站,铺设3.6千米地下电缆,并实施电缆入地的电采暖工程,大大提高了景区供电的可靠性。
2019年,天池景区的2座35千伏变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景区内各游客中心全部采用电采暖,采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仅在2021年,天池景区电能替代的电量就达到20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了5.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稳定而充足的供电,为景区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20年,天池景区新增2台变压器和20个充电桩。截至目前,天池景区拥有7辆电动游船、80辆电动区间车,厨房烹饪也全部实现电气化。

绿色旅游的兴起,带动了天池景区上下游8个村庄200余家农家乐的发展。随着配套餐饮业用电负荷的增加,2025年6月30日,国网昌吉供电公司完成天山天池民俗风情园电缆入地改造工程,新建0.4千伏线路1.75千米,改造电缆通道0.6千米、电缆井9口,不仅提升了景区的供电能力,还让景区环境更加整洁优美。如今,天山天池景区核心区已全面实现电气化用能,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景区的各个角落。
8月,奇台县的江布拉克景区迎来最美季节,微风拂过,麦浪翻滚,麦香四溢,充满了诗意。江布拉克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连绵的雪山与起伏的麦浪相互映衬,“天山麦海”成为这里独特的景观,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近年来,奇台县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田园旅游产业发展,以江布拉克景区为核心,打造万亩麦浪、民俗文化等“绿色”旅游名片,使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2019年4月,国网昌吉供电公司与奇台县政府将江布拉克“全电景区”建设列为电气化试点项目,为实现全域绿色生态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景区也因此焕然一新。
如今,供电得到保障后,景区全面开展“电气化”改造,将景区内的架空输电线路全部改为地埋电缆,不仅提高了供电的稳定性,还最大程度保持了景区的原始风貌,让美景一览无余。
2019年,景区推广使用清洁电力。在景区游客接待中心餐厅后厨,灶台干净整洁,厨师们正使用电器灶具烹饪美食。游客接待中心餐饮部负责人韩志强称赞道:“现在可方便多了,后厨所有灶具都用上了电,来客人随时可以做饭,既快捷又安全环保!”
2024年,国网昌吉供电公司在江布拉克景区所在的半截沟镇投资908万元,新增及改造0.4千伏线路50.83千米,改造配电变压器9台,新增及改造箱式变压器7台,满足了景区周边150余家农家乐的用电需求。
清洁的用能环境,让景区彻底告别了煤烟污染,如今的江布拉克天蓝水清,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小麦之乡”的风景名片。
如今,从广袤草原到戈壁沙漠,风光电站如繁星般散布在昌吉大地,绿色能源通过铁塔和银线,输送到千家万户。国网昌吉供电公司将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为新疆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