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卷边手记,千次街巷脚步:巴图宝力岱把使命过成日常
穿上警服,他就是百姓最熟悉的那抹“平安色”。从警十四载,北大渠乡派出所副所长巴图宝力岱,把“冲锋在前、群众为先”融进了每一次出警、每一次走访、每一次挺身而出。他走街串巷,把责任扛在肩上,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将公安使命化作群众“摸得着的安心、看得见的温暖”。
危急时刻敢“逆行”,以命护民显本色
“群众有危险,我们必须第一个上!”这不是口号,是他刻进骨子里的本能。去年夏天,辖区民房因电路老化起火,两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被困,浓烟裹着热浪往外涌。
接警后5分钟,他带着民警赶到现场。见消防车还未到,他抓起灭火器、裹上湿毛巾就冲进火场。浓烟里能见度不足1米,他凭着对辖区的熟悉弯腰摸索,终于在卧室角落找到老人。他用身体护住老人避开火星,半扶半抱将两人转移到安全地带。此时他的警服已被熏黑,手臂灼痕红肿,却先安抚老人、联系家属,直到老人被接走才默默整理沾满烟灰的警械。这样的“逆行”,是他对“人民公安为人民”最直接的回应。
治理难题善“解结”,以心换心促和谐
在北大渠乡,商户挨着住户,鸡毛蒜皮的小事,说吵就吵起来。巴图宝力岱心里有数:处理这些事儿,光讲大道理不行,得用“软法子”,把人心说暖了,疙瘩自然就解了。
刘师傅和强师傅曾为了一堵墙的位置,闹得拍桌子瞪眼,几次调解都不欢而散。巴图宝力岱没再硬劝,而是把两人请到安静的调解室,先递上杯热茶:“老哥俩,先喝口水,消消气。”他不急着断案,而是拉着他们聊家常,引导他们互相体谅。就这么喝着茶、唠着嗑,硬是让两位气头上的师傅都软了下来。这套“暖人心”的法子,后来成了他化解纠纷的“法宝”,他也被大家亲切地叫作“我们的金牌和事佬”。
卷边手记的厚度,警民连心的温度
所里的同事都清楚,巴所长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永远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天蒙蒙亮,他就已经到岗,一边喝着浓茶,一边把前一天的警情捋得明明白白;出勤前,他总会围着警车转上一圈,甚至蹲下身亲手捏捏轮胎,确认一切妥当。夜深了,他的办公室灯还亮着,不是跟着巡逻车出去转转,就是在台灯下埋头记录当天处警的心得。他那本用了多年的工作笔记,封皮磨得发白,边角也翻得卷了边,里面记的可都是“宝贝”:东头李大爷下周该买药了,西街便利店反映夜间有安全隐患,还有怎么跟闹矛盾的双方唠嗑最管用……
14年从警路,他是群众身前的“守护者”、邻里身边的“贴心人”、队伍里的“领头雁”,用每一次冲锋、每一回坚守,在平凡岗位上让警徽闪闪发光。(向娅丽)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