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县:烘干厂“闲时创收” 小辣椒做成大产业
近日,在吉木萨尔县北庭镇泉水地村辣椒烘干厂内,本该随着四平头辣椒烘干季结束而进入闲置期的厂房,却因与企业达成稳定合作而格外忙碌。工人们驾驶挖掘机将满载的辣椒从货车上卸下,再传送至输送带上,辣椒依次经过清杂、去把、烘干、色选等工序,一袋袋色泽鲜亮、椒香浓郁的干辣椒便新鲜出炉。

“去年我们辣椒的烘干季结束后,厂房和设备就会闲置。现在不一样了,借着今年新添置的生产线,我们和企业签订了租赁协议,不仅充分利用了厂房和设备,还为村集体又增加了一笔收入。”辣椒烘干厂负责人王玉军介绍道。
据了解,当地的四平头辣椒在8月至9月集中成熟,烘干厂也主要在这两个月集中加工。今年,随着新设备的投入,烘干厂的加工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不仅能满足本地辣椒烘干需求,还有富余产能。于是,有企业主动找上门,提出在每年8月、9月自有生产期外,租用厂房及设备,为其提供朝天椒色选、烘干代加工服务,可为村集体增加60万元收入。这一举措,不仅让闲置资源“动”起来,更与全镇辣椒产业发展形成合力,让村集体的“钱袋子”持续鼓起来。
这一变化的背后,与本地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密切相关。近年来,北庭镇坚持把培育发展辣椒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发展模式。2024年,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54万元建成辣椒烘干厂;今年又申请少数民族项目资金538万元,新建1400平方米厂棚,购置辣椒清杂、剪把、色选等设备,有效延长了生产周期。同时,为进一步培育产业发展质效,北庭镇整合项目资金,引入辣椒切半机、移栽机等设备,推动辣椒种植到采收全流程实现机械化作业。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破解了传统种植模式下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痛点,更有力推动区域辣椒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型,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小辣椒不仅富了集体,更暖了民心。在辣椒生长周期里,从育种、移栽到采摘、加工的全链条用工需求持续释放,日用工高峰时可达120人,辖区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以前农闲只能在家待着,现在在厂里分拣辣椒,一天能挣不少,还不耽误照顾家。”北庭镇泉水地村村民李桂秀说。这种“产业有岗位、增收有门路”的发展态势,让农户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
如今,北庭镇的辣椒产业不仅在收获季“火红”,更通过设备共享、资源优化,让“闲时”也能创造效益。北庭镇党委书记陈刚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小辣椒做出大产业,让更多村民受益。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深化产业模式创新,从技术培训、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发力,确保辣椒产得出、卖得好、价格稳,让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张锐 钟丽萍)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