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吴文秀:三十载坚守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吴文秀:三十载坚守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2025-10-31 17:09:21 来源:精河县融媒体中心

  10月16日,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新疆人民会堂召开,精河县托里镇伊吉林莫墩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文秀,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三十年来,她怀揣对家乡的热爱与对各族群众的深情,将个人理想融入服务使命,以行动践行“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在基层谱写民族团结乐章。

  破产业难题,带乡亲增收

  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是吴文秀的“主战场”。她深知产业是农村发展根基,增收是村民致富关键。此前,伊吉林莫墩村土地零散、“巴掌田”多,制约棉花规模化发展,村民收入难提升。2023至2024年,吴文秀开展“敲门行动”,挨户讲解土地整合好处,收集意见完善方案,直至村民全满意。方案确定后,她对接农业专家,邀请专家到田间指导棉花种植,从播种到采收全程跟踪,引导村民走“规模种植、统一管理、机械采收”的现代化农业路。

她对接农业专家,邀请专家到田间指导棉花种植,从播种到采收全程跟踪,引导村民走“规模种植、统一管理、机械采收”的现代化农业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推动下,全村棉花亩产量从300公斤跃升至480公斤左右。同时,她牵线引进轧花企业精河县群品棉花加工有限公司,让村民在家门口售棉,可直接与企业议价,降低成本,还为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实现“产业兴、村民富”。

  系群众冷暖,筑团结根基

  “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吴文秀的口头禅。专注产业发展的同时,她心系村民冷暖,尤其关注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空闲时,她会到孤寡老人家中,帮打扫、整理衣物,陪老人聊天,让冷清小屋变热闹。节假日,她自掏腰包买米面油、水果等,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传递温暖。

  村民陶付志夫妇对吴文秀满怀感激。几年前,陶付志及老伴相继确诊重病,生活举步维艰。吴文秀得知后,定期送生活物资,多次到病床前鼓励:“别放弃,有党和政府在,有我们在,咱们一起挺过去!” 在她帮助下,夫妇俩重拾信心,走出困境。“那时候我们很难,吴文秀一直关心我们,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陶付志感动地说。

  对村里的个体工商户,吴文秀同样用心。阿卜都赛麦提・艾力在村路口开打馕店,起步时生意不好。吴文秀常光顾,和他聊生意、出主意,多次到家里走访。后来,阿卜都赛麦提・艾力想扩大店面,吴文秀帮助协调选址、办手续,新店开业后还抽空帮忙打理。

  在她带动下,村民们互帮互助,民族团结氛围更浓。“吴大姐像家人一样照顾我,有她在,我心里踏实。”阿卜都赛麦提・艾力幸福地说。

  以身作则,聚团队力量

  吴文秀的付出,赢了村民的认可。在村妇联主席王宝萍眼中,吴文秀既是雷厉风行的领导,也是贴心的“知心姐姐”。“她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常提醒我们多关心村上的老人。这些小事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基层工作要把群众放心里。”王宝萍说。

  守初心使命,绘振兴图景

  作为基层干部,吴文秀深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她说:“把各族群众冷暖挂心上,把团结奋斗种子播满村里,才能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在边疆生根结果。”

  吴文秀坚守基层,用脚步丈量村土,用汗水浇灌乡村希望,以行动诠释党员担当。如今的伊吉林莫墩村,道路宽敞、基础设施完善,田间村民忙碌,文化广场满是笑容,这背后有她的智慧与汗水。

  在吴文秀带领下,这个小村庄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在这片土地上绽放更绚丽光彩。(马海玲 赛永杰)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