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特克斯现第103尊草原石人!“头尾穿洞”形制为何独一份?

特克斯现第103尊草原石人!“头尾穿洞”形制为何独一份?

2025-11-04 12:17:30 来源:特克斯县融媒体中心

  10月31日,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牧民阿依布勒・依哈布江在放牧途中,意外发现一尊草原石人。凭借县文物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流动宣传队”普及的文物保护知识,他与两名同行牧民第一时间划定简易保护范围守护现场,并拨通文物局预留联络电话上报。县文物局局长、文博院院长黄江勇随即协调融媒体中心赶赴现场,当晚便将这尊特克斯县第103尊草原石人——首尊“头尾穿洞”形制的石人,安全护送回特克斯博物馆妥善安置。

image

  接到上报后,黄江勇带领文物局干部驱车55公里,从县城赶往石人发现地。抵达时,阿依布勒・依哈布江与同伴已用石块为石人划定临时保护区域。夕阳余晖映照下,众人细致勘察石人细节,黄江勇介绍:“这是典型的男性石人形象,面部雕刻有眉毛、眼睛、鼻梁,双手分别持有三角杯与刀具,腰间刻有腰带形制。尤为特殊的是,石人头部与底部均有穿孔,这在特克斯县已发现的草原石人中尚属首次。”

image

  作为“中国草原石人第一县”,特克斯县的草原石人资源在全疆占据重要地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新疆共发现草原石人280余尊,其中特克斯县有98尊,约占全疆总量的三分之一。2025年以来,该县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组建“流动宣传队”深入牧区,通过文物图鉴展示、通俗语言讲解等方式,向牧民普及文物知识,明确文物保护要求及发现后的上报流程,并为每户牧民留存联络方式,搭建起“文物保护全民参与”的沟通桥梁。此次阿依布勒・依哈布江及同伴的及时响应,正是普查宣传成效的生动印证。

  “内心十分激动,这尊草原石人是家乡的文化遗产,理应归属博物馆妥善保管。”阿依布勒・依哈布江说,“今后若再有幸发现文物,我仍会第一时间上报,这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目前,这尊新发现的石人已正式入驻特克斯文博院,文物团队将开展年代测定、材质分析、工艺研究等深度工作。黄江勇透露,文博院将联合疆内外考古机构,全力破解“头尾穿孔”的文化密码,让石人背后承载的古老文明故事,成为解读中国游牧民族历史的关键线索。

  此次草原石人的发现,既是特克斯县“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理念的成功实践,也为中国草原文化研究领域带来重要突破,为探索古代游牧民族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图景,补上了一块关键“拼图”。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