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向西开放的机遇之城——第十五届喀交会观察之一

喀什:向西开放的机遇之城
——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观察之一
8月15日,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喀交会”)开馆,瓜香与商机在展厅中交融。“没想到喀什如此热情,处处是商机!”新疆烽临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夏青说。
这位从山东临沂来的投资者,因一次山东援疆商贸活动与喀什结缘,毅然带领团队建起临沂商城?中亚南亚国际选品中心,让东部小商品的活力沿着丝路向西奔涌。
在“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喀什,无数像夏青这样的追梦者正与世界各地客商相遇,共同书写“向西开放机遇之城”的鲜活故事。
“是喀什给了我平台,更是喀交会给了我们机遇。”巴基斯坦客商阿巴斯拿起展柜里的蓝宝石,灯光透过宝石折射出璀璨光芒,一如他20年来在喀什的创业路。

巴基斯坦客商阿巴斯展示绿宝石。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石观 摄
20年前,嗅觉敏锐的阿巴斯家族循着中巴贸易的热潮,在喀什步行街开出第一家珠宝店。喀什这座连接中亚、南亚的枢纽城市,让他们的商业版图一路扩展到乌鲁木齐、北京。
如今,连续十五次参加喀交会的阿巴斯,早已把这里当作事业腾飞的起点。这份机遇的密码,藏在喀什独一无二的区位禀赋里。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城市,喀什是我国通往中亚、西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中的中吉乌铁路更让中国到欧洲、中东的铁路运距缩短约900公里,用时节省8—9天。
“到喀什、连欧亚”不再是口号,已成全球客商的共识。14对国际友好城市的缔结,让塔吉克斯坦的葡萄、乌兹别克斯坦的丝绸与中国的商品在这里相遇,丝路明珠的辐射力早已跨越帕米尔高原,直达欧亚腹地。
“一进一出,商机就来了。”塔吉克斯坦参展商奥米德的展台上,葡萄酒的醇香与干果的甘甜吸引着往来客商。这位首次参会却做足攻略的商人,已与广东、山东等地的客商建立起商业互信。中国客商青睐他带来的纯正葡萄酒,他则看中了喀什质优价廉的小商品。这种双向奔赴的贸易,正是喀什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
区位优势的充分释放,让喀什产业实现了蝶变升级。纺织服装产业从棉种培育到成衣出口的全产业链闭环已然形成,年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纺纱、织布规模稳居全疆前列。

伽师新梅。(资料图)伽师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与此同时,喀什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同样生机勃勃。依托北纬37度黄金纬度带、年均2800小时的充沛日照和帕米尔高原纯净的冰川融水,新梅、伽师瓜等20余种特色农产品品质卓越。这不仅支撑起强大的国内供应,更通过高效便捷的冷链物流专线,将这份“喀什味道”新鲜直送中亚国家百姓餐桌。作为连接国内大市场与中亚需求的重要农产品生产与供应基地,喀什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农业现代化、精深加工及跨境贸易的投资目光。
从最初的探索起步到如今的风华正茂,十五届喀交会的成长轨迹,正是喀什开放能级跃升的最佳注脚。
而这背后,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坚实支撑。
“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招商管家”的全程跟进、企业纾困基金的托底保障,构建起全周期服务体系,让每一个来喀什的追梦者都能安心扎根。
夏青的选品中心里,山东小商品迅疾发往中亚南亚市场;阿巴斯的珠宝店中,巴基斯坦宝石与中国工艺碰撞出火花;奥米德的订单列表上,双向贸易的清单清晰可见。
鲜活的故事,诉说着喀什三个“独一份”的优势:独一无二的区位让商品通达欧亚水到渠成,得天独厚的物产为产业发展提供底气,活态传承的人文历史让跨境合作根深叶茂。

众多观众参观展会,热闹不凡。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朝 摄
二十载风雨砥砺,十五届硕果凝香。喀交会早已成为喀什向世界递出的璀璨名片,而喀什则用实际行动证明: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节点,更是机遇汇聚的枢纽。金秋的瓜香还在弥漫,丝路的驼铃已化作汽笛长鸣,这座向西开放的机遇之城,正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让每一个逐梦喀什的故事在这里绽放光彩。
喀交会自2005年创办以来,累计吸引56个国家和地区、3.8万家企业参展,成交总额超480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辐射中亚南亚的核心窗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互联互通的标志性平台。
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石观 杜超 张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