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亚卓越工程师培养研讨会在克拉玛依召开
2025年10月27日,“面向中亚卓越工程师培养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高校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卓越工程师培养大计,推动区域教育合作与产业融合。会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副校长邢晓凯主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克拉玛依校区党委书记、校长李军介绍道,本次研讨会聚焦“立足新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中亚”的战略定位,旨在通过校企协同、中外联动,培养适应中亚地区能源、化工、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会上,多所高校分享了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的实践成果,为面向中亚的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琳琳介绍了中国-巴西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经验。面对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的能源安全挑战,以及深水油气开发的技术需求,学校联合巴西高校与企业构建了“政府-高校-龙头企业”协同体系。学院采用“2+2”联合培养模式,开设8个互认专业,首批招收 16 名博士生,并依托中巴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研与人才共育。
新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党总支书记陶庆介绍了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进展。该学院由新疆大学牵头,联合吉方吉尔吉斯国立技术大学、西安交大及金风科技共建,2025年签署协议并挂牌,聚焦机器人、电气、计算机三大领域。学院采用“1+N”培养模式,首学期在吉学习,后续在国内高校与企业完成实践,硕士学制3年,2025年秋已招收首批8名硕士生,未来计划形成“1(新疆大学)+X(中亚高校)+Y(援疆高校)+Z(中资企业)”跨国办学网络。
校企合作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环节。新疆科力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波在发言中提出,应“聚焦中亚油气开发技术需求,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并分享了科力在哈萨克斯坦与加拿大等地通过“技术研发+本土服务”推动海外业务发展的经验。
新疆中亚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伟则结合企业在中亚的油气田综合开发项目,介绍了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共建“海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他表示,公司已选派外籍员工来华接受专业与中国文化培训,实现从“技术合作”到“人文融合”的跨越。
哈萨克斯坦哈英理工大学(KBTU) 校长加布杜林·马拉特别克在会上介绍了学校与中国多所高校及企业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成果。他指出,KBTU已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疆科力公司等共同建立“石油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清洁地质能源联合实验室”,并在提高采收率、碳中和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科研平台支撑。
通过校企协同、中外联动的模式,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将从中亚与中国合作的新平台上成长起来,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