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两名“80后”大学生扎根农村:“在农村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两名“80后”大学生扎根农村:“在农村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2023-07-20 00:32:36 来源: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两名“80后”大学生扎根农村,投身农业赛道拼搏奋斗,他们坚信——

  “在农村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7月13日,王军(右)和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党委副书记、二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监事会监事长康怀燕察看冬麦籽粒是否饱满。 本报记者 刘辉 摄

  通讯员刘辉

  “我们坚信,扎根农村大有可为,在农村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王军和妻子林红宇用青春和奋斗践行着他们的人生信条。

  39岁的王军和妻子林红宇均是“80后”。2008年石河子大学毕业后,两人一头扎进农村农业赛道,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初入农业农村赛道

  人生道路千万条,实干第一条。

  到阿克苏收苹果、库尔勒收香梨、昌吉收葡萄……木垒县农村走出来的王军,不觉得农村苦、农村累,坚信在农村一定能干出名堂。他和妻子林红宇干过水果批发生意,也种过鲜食葡萄,一直围绕农业农村寻找出路。

  到田间地头收购水果,到广州、南昌等地市场对接销路,租用冷库备货发货,商海里摸爬滚打5年,王军积累了经商经验,养成了谋定而后动、务实细致的好习惯。他说:“收回来的水果积压在冷库,我们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考察对接打开国内市场和销路,还要细细估算好发货间隔和发货量,保障产品顺利销售和资金回笼。”

  王军坦言,水果批发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市场波动大、收入不稳定,但是干起来非常有意义,“水果积压在地头卖不掉,农民利益将受损,我们将其收回来才能保障农民的收入。”

  怎样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勤思考、爱琢磨的王军发现,新疆的鲜食葡萄在市场上售价达到每公斤10元左右,而云南等地的鲜食葡萄售价动辄突破100元/公斤。王军两口子尝试在引进鲜食葡萄新品种和创新销售模式方面取得突破。

  在收购葡萄时结识的一位朋友的帮助下,2013年春天,王军两口子来到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承包土地进行创业,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建设完善50亩葡萄产业基地。他们从云南请来了葡萄种植技术员进行指导,引进了夏黑、弗雷等鲜食葡萄品种,并通过产购销一体化销售模式,把葡萄远销到广东、福建、江西、河南、海南等地,生产经营踏上了正轨。

  但受气候、水土、管理技术等方面因素制约,王军的高端鲜食葡萄种植基地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盈利目标,坚持到2020年,投入和产出相抵持平。

  农村创业遇到瓶颈,两人没有气馁。

  “跟党走,才能把日子越过越好!”两人总结种植经验,认真研究党的大政方针和各项惠民政策,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村上实际开始尝试新的创业方向。

  调整方向获得成功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聚焦“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指标,王军在种植园里先后试种了玉米、打瓜、油葵等作物,经对比总结,王军发现二工村的水土条件更适合玉米的种植。2020年,他们试种的50亩青贮玉米,产量高,利润可观,销售渠道畅通。王军两口子决定将创业方向由葡萄种植向玉米种植转变。

  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制种玉米各具优势,如何选择?王军两口子到昌吉市榆树沟镇、二六工镇等地实地考察、比较,发现制种玉米的效益更高。

  二工村传统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和葡萄,当地干部和农户均没有种植制种玉米的经验和技术,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更需要科学种植技术的保障。

  王军两口子在选择合作种业公司上下了一番功夫。

  两人通过比较企业资质、技术实力、专家推荐、实地考察洽谈等方式,先后与多家制种企业接触,详细了解其资质背景、技术实力、优惠政策等,慎重选择合作种业公司。

  2021年,两人与新疆七彩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在二工村种植制种玉米1100亩获得成功。“新疆七彩农业有限公司给我们派来了技术人员长驻村上指导,还为我们每亩地垫付了1000元的资金进行支持,第一年种植制种玉米我们就打了个翻身仗,亩均纯收益达到800元,当年收入达到80多万元。”王军说,有了成功的种植经验,在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党委和农户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扩大了制种玉米的种植面积。

  合作共赢接续奋斗

  2022年种植制种玉米2000亩,2023年种植制种玉米4300亩……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王军两口子面临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党委、二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村委会委员、二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监事会监事长康怀燕介绍,今年年初,二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王军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在土地流转经营、斥资入股、合作分红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

  “村上将1300亩机动地土地流转费斥资入股,合作社按50%比例结算分红,此举既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也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王军说,今年制种玉米长势较好,初步估算,年底二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可以分红几十万元,每位村民能增收100余元。

  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双赢共同体,更多村民在王军两口子的带动下,走稳了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之前,在八钢工业园打工的二工村村民董海龙今年辞掉了工作,选择跟着王军干,这样离家更近而且有3份收入:家中土地流转给王军,可以收入一笔土地承包费;在王军这里当种植管家,一年工资5万元;年底还有一笔奖金,根据绩效发放,多劳多得。“王军说话办事稳当实在,跟着他干收入有保障,日子有奔头。”董海龙说。

  王军说,目前正值制种玉米抽雄期,正是用工高峰期,每天务工人员在200人以上。粗略估算,一年下来他开出的劳务费都在100万元以上。

  “在农村种地从开春4月就开始连轴转,要一直忙到年底。”王军说,在农村种地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事业稳定,收入稳当,还能稳稳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把每一步走稳。”这是王军给年轻人的寄语和忠告,也是他的成功秘诀。

  “我们计划明年将制种玉米面积扩大到1万亩,同时尝试直播带货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扎根农村接续奋斗,王军和妻子林红宇有了更为远大的奋斗目标。

【编辑:孙亭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