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颜值”“价值”双向转换——乌鲁木齐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颜值”“价值”双向转换——乌鲁木齐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2023-08-16 18:37:22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县天山大峡谷景区风景如画。(本报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乌鲁木齐县天山大峡谷景区风景如画。(本报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入夏以来,乌鲁木齐满眼皆覆绿,一派旖旎好风光。

  在这里,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徜徉在这美丽的山水间,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呼吸。

  守得一片绿,能换金山来。乌鲁木齐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持续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并牢牢把握“转换”这一关键环节,不断推动绿色发展,探索持久、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联结“美”与“富”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

  借着好山好水好空气,水磨沟区石人子沟街道石人子沟村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村民艾山江·吐尔逊经营的古榆农家乐环境整洁、风光优美,院子里十多间木屋就建在榆树下。

  “前段时间天气热,一到周末我这儿二十多张桌子全部都坐满了,还要提前预约。”艾山江·吐尔逊说。

  和艾山江·吐尔逊一样,村里农家乐已超过200多家。“好山好水好空气,不光我富了,周边的村民也都致富了。”艾山江·吐尔逊说。

  生态建设正在引发生态旅游“同频共振”。

  在乌鲁木齐县,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成为不少游客追求“清凉一夏”的旅游打卡地。

  洗菜、切菜、准备茶水……还没到中午,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七工村漫途山居民宿已经热闹起来。

  在这个自家小院改造而成的民宿里,推开窗户,山水美景尽收眼底;走出庭院,田园风光皆在眼前。既能住宿、品美食、观花海,还能体验露营烧烤、游乐设施、篮球足球等,市民游客在山野之间可以享受沉浸式旅游体验。

  “放眼望去都是绿水青山,在民宿躺两天,喝下午茶、看电影、体验露营烧烤,太惬意了。”游客王思然说。

  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民宿老板王永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告别‘脏乱差’,变身‘绿富美’,我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如何让绿水青山焕发更多经济活力?乌鲁木齐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将生态保护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努力让绿水青山成为惠民富民的“幸福不动产”。

  葱郁的行道树、错落有致的乔灌木、花木成畦的农家院落,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水西沟镇闸滩村,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客乐在其中。

  “生态就是优势!”闸滩村党支部书记王秀红说,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田园风光,村民们发展农家乐、果蔬采摘、民宿、露营等,逐步形成“餐饮、休闲、娱乐、住宿”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越来越多农牧民享受到了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

  这些,仅是“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探索路上的一个缩影。在乌鲁木齐,“高颜值”的自然生态,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丰厚的经济价值。

  汇聚“绿”与“金”生态财富成为经济财富

  眼下,达坂城区东沟乡的香妃海棠果园里,红艳艳的果子挂满树枝。

  这个果园是三年前,乌鲁木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驻东沟乡苇子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结合实际,调整该村产业结构而打造的。

  “今年市场行情好,我们盼着卖得更好,腰包更鼓。”苇子村党支部书记马学勇说,目前,村里通过网上商城,已收到了来自各地的订单。

  再过一段时间,待这些果子成熟后,漫山遍野的红色与不远处的东沟乡次生林徒步道景区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景观,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前些年,这片种植香妃海棠的地方还是荒地戈壁,现在扎下根的香妃海棠,让这里有了“绿”、生了“金”。

  增绿也增收。仅去年,这些香妃海棠就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预计今年,每棵树的经济效益能达到500元以上。

  品质更好的特色产业让自然生态向好,拥抱大自然的馈赠与善意,也让越来越多农民从绿色中看到了希望。

  向绿而行的路上,乌鲁木齐从未止步。

  青砖黛瓦的房屋整齐排列,柏油路两旁花草茂盛……这是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哈萨克族新村如今的景色。

  “村里还有千亩海棠,春天赏花、秋季观果,吸引不少市民过来。”村民李卫建说,这几年,村里的好生态带动民宿、采摘、农家乐和手工制品的发展,让大家越来越欢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乌鲁木齐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打造持续获益的“绿色宝库”“生态银行”,在践行“两山”理念中实现新突破,人民的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不断提升。

  乌鲁木齐县甘沟乡天山村的千亩杏林、米东区长山子镇三个庄村香妃海棠……实践证明,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可以转变为经济财富。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乌鲁木齐持续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让生态“颜值”和经济“价值”持续相互转化。

  “生态好,游客才多。守住绿水青山‘金饭碗’,我们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天山村村民王岩说。

【编辑:孙亭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