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大棚育苗“育”出幸福村多彩希望

大棚育苗“育”出幸福村多彩希望

2023-09-29 15:18:23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29日电(谢佳彤 白伏霞 刘妍瑛 陈雪 叶尔克布兰)“大棚育苗”是我们幸福村的一个特色种植产业,二六工镇幸福村特色农产业宣传会上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张学成介绍说。

  走进二六工镇幸福村一七片区育苗大棚内,只见眼前一排排育苗盘摆放整齐,一株株番茄苗、辣椒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幸福村“两委”积极落实发展好大棚育苗,努力完善育苗设施,在促进大棚育苗质量产量“双丰收”的同时,带动就业,鼓起了当地人们的“钱袋子”。

image(图为幸福村七片区番茄苗大棚。 谢佳彤摄)

  设施完善育好苗

  苗好五成收,秧好一半功。为了使育苗的质量产量都得到有效提高,在大棚育苗的设施上,种植户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下了不少功夫,其中七片区种植大户张玉林就采用了多项先进种植技术,用喷灌吊喷设备保持大棚湿度、用炉子控制棚内温度、采用营养土种植、水肥一体措施、机器捡种等种植技术,做到了育苗质量产量共同发展。

  据了解,幸福村56座育苗大棚,主要育番茄苗和辣椒苗,以及一些其他的蔬菜苗,主要是以番茄育苗为主。

  幸福村七片区种植大户张玉林介绍道:“这个品种的代号是1015,它就是属于进口种子,它的产量、成熟期等各方面来说这个品种是最好的。咱们老百姓就是对这个品种也比较认可。”

  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龚占忠谈起育苗技术时说道,以前育种的时候是人拿的水管,在那个穴盘中间跑来跑去,现在通过这个喷灌吊喷,就是绳子结好之后呢,省时省力,节水环保。

  “我去年到佃坝镇过去看了一趟,人家有吊喷,我今年自己就开始摸索全部装了”。除控制大棚内部温度外,张玉林还采用了喷灌吊喷设备维持大棚内湿度。“今年春天我就全部开始装上了,装上之后这个还是比较成功的吧”,张玉林骄傲地说。

  “温度必须得固定”。今年5月初遭遇寒流,幸福村大棚种植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张玉林的大棚却并没有受到影响。育苗大棚晚上空中的温度需保持10度以上,地面温度起码维持在5度,为了确保随时能够监测棚内温度,张玉林还在棚内不同位置安装温度计。

  张玉林大棚内有七个炉子。最开始维持大棚里室温的方法是采用往大棚上盖棉被,这样的保温方法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后来,他通过和昌通公司前来指导的技术人员学习育苗技术,改进了自己大棚中的设施,采取了烧炉子的方法维持大棚中的温度。

  “现在咱们国家提倡不让用煤了,如果要长期种的话就要按照国家政策,下一步就要煤改气,煤改电。秋天我还打算购进两台全自动捡种机器”。张玉林说起下一步的设备更新计划。

  “我们得下一步就是准备再申报产业类的项目,把这大棚再往城市化有利的方向发展,做得更高效一点,省时省力省人工”。张学成谈到。

  小小的蔬菜苗,成为了幸福村绿色农业发展引擎,实现了推动幸福村大棚经济发展和培育“新农人”双赢的局面。

  促岗就业致增收

  幸福村最早在2004年建设蔬菜大棚,近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村里的大棚育苗产业不断完善发展,不但提高了幸福村的农业发展质量,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务工岗位,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为了减少幸福村七片区种植户用水用电负担,村上企业给种植户们提供了很多帮助,电费也有专人来收。“村上企业项目给我们提供的这种水电基础设施都好着呢,老百姓没掏钱。”张玉林站在大棚旁说。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张玉林说:“一个棚企业能贷3万,要是2-3个棚的话,就按照比例可能适当降低一点儿。”张玉林的大棚是2010年建的,当时村内做好协商协调,他自己出一部分建设资金,剩下的资金通过国家信贷贴息项目,从银行贷3万元无息贷款,贷款在3-5年内还清。

  随着幸福村大棚育苗的发展,村内设施农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育苗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参与育苗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合作社保质保量能把这个种子提供给我们,我们把苗子育出来,他们就跟种植户去签合同订单”,张玉林说。他目前和幸福四队合作社以及呼图壁农机合作社都签了订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龚占忠书记在二六工镇幸福村特色农产业宣传会上介绍说,张玉林是七片区的主任,也是致富带头人,也是幸福村农业产业致富“智囊团”里面的成员。

  张玉林在保证育苗质量的同时,也尽可能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以实际行动帮助村民增收。

  张玉林雇用的工人来自村内村外,他说:“我想大家都是出门的,我吃喝住给他全包,一个月4,000块钱,三个月1.2万,走的时候要是表现好了,一个人再发500、1,000块钱奖金”。

  张玉林今年一共承包了18个大棚,在农忙时节,张玉林会雇佣工人来进行捡种。“我以前捡种子一棚要60多个人,按盘走一盘给他们5毛钱,多劳多得。”这让周边不少像张玉林这样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是买来回家种的,种了自己吃。村里来这买苗的人都挺多的。”村民马女士说。张玉林大棚里的苗除了和合作社签订合同提供一定量的苗外,还会留有一部分自己外销,销售给周边城镇地区。

  张玉林去年种了12个大棚,棚内种植辣椒和番茄苗。比起去年,张玉林今年多种了六个大棚,收入多了将近十来万。“我下一年打算再增加七八个棚,种上几棚韭菜,再种上几棚花卉。”张玉林面带笑容,介绍着自己未来的收入增长计划。

  张玉林说:“刚开始老百姓种一个两个大棚,没有效益,他们干脆就不种了。后来我就从三个棚到现在的十八个。如果我不种,这块地就荒掉了。”如今,温室大棚内,一株株幼苗育出今年丰收的愿景和农民致富的希望。(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实践课堂---发现·记录大美新疆”实践成果)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