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共舞 乌鲁木齐经开区社火超燃

“经开区社火队的表演太赞了,既有传统的民俗表演,也有现代、时尚的元素”“有汉服和非遗展示,中欧班列也‘开进’了现场,既有新意又极具观赏性”……在2月12日举行的“打起手鼓 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闹元宵展演活动中,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的两支社火队凭借精彩的表演火爆出圈,赢得现场观众的连连称赞。
这场表演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展现了蓬勃向上的经开风貌。而在这精彩表演的背后,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表演者们的辛勤付出。

“我们再来练一遍,手臂舞动要有力度,幅度要大。”趁着候场间隙,73岁的“巳巳如意”鼓震社火队舞龙队队长毛永行和队员们一起再次练习动作,力争将最完美的表演呈现给观众。毛永行说:“我很喜欢社火,参加过很多次社火表演。社火是传统的民俗活动,热闹又喜庆,也丰富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
经开区(头区)社火队的成员构成十分多元,既有像毛永行这样坚守传统的老人,也有不少年轻人和孩子踊跃参与,为社火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
返乡大学生武晶是“经开向上”现代工业社火队秧歌队的一员。初次接触社火和秧歌的她,经过多日排练,已从动作生疏的新手,成长为乐在其中的爱好者。“在队员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很快掌握了扭秧歌的技巧,也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武晶说。

九岁的武术小演员赵子扬,在社火展演现场惊艳全场。他双脚用力一蹬,身体腾空而起,连续完成多个空翻,小小的身体爆发出巨大能量,那一刻“经开向上”的主题被具象化了。“学习武术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磨炼了我的意志,我会继续坚持学武术。我对社火中的舞龙舞狮也很感兴趣,有机会还会参加社火活动。”赵子扬说。
经开区(头区)社火队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社区工作者、企业职工、舞蹈老师等,他们用热情和才华为社火表演注入了新的活力。
“巳巳如意”鼓震社火队队员张风风,是一位来自北站东路街道兴丰社区的90后社区工作者。她表演的变脸绝活动作自然流畅,让观众目不暇接。因为喜爱变脸表演,她曾专门前往山东、甘肃等地学习。“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变脸表演,把这项传统艺术传承下去。”张风风说。

舞蹈老师李核鑫带来的原创古典舞《星光灿烂》,舞姿轻盈柔美,水袖挥舞间宛若行云流水,为“巳巳如意”鼓震社火队增添了一抹亮色。李核鑫介绍:“这支舞蹈是结合我们社火队特色编排的,我想通过古典舞这种艺术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
纳爱斯乌鲁木齐有限公司职工贺志敏和9名同事一起加入了“经开向上”现代工业社火队。贺志敏说:“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社火演出,通过这种形式,能让广大市民看到我们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非常有意义。”
经开区(头区)社火队的表演别出心裁,亮点纷呈。堂鼓与手鼓的美妙对话,震撼心灵;古典舞与非遗元素的结合,仿佛穿越时空;中欧班列的汽笛声与驼铃声的碰撞,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经开区(头区)社火队的创新远不止于此,功夫扇玩隔空翻,黑神话悟空和魔童哪吒打破次元壁,宇航员与阿唛龙玩偶解锁流量密码。
作为经开区(头区)社火队执行导演,区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韩雪飞介绍:“我们在传统社火表演的基础上,融入了武术、戏曲、动漫、国潮、非遗、工业等多种元素,同时在队形、道具及舞台表演等方面进行了精心‘雕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社火、喜欢社火,传承这项传统民俗活动,也展现出经开区(头区)积极向上、不断创新、先行先试、飞速发展的良好风貌。”
(文/李丽 图/姚刚 郭昌龙 蔡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