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出一条幸福路

9月29日,天刚蒙蒙亮,阜康市三工河乡拜斯胡木中心村的阿娜尔古丽·吐尔逊巴依就和丈夫起了床,匆匆走进骆驼养殖棚。
“得快点儿,收驼奶的客户马上就到了。”她一边说,一边利落地摆好奶罐,开始挤奶,动作熟练。
不远处的伟开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里,负责人阿达力·依力亚斯也早早忙活起来——正带着工人喂骆驼、装奶罐,准备把新鲜的驼奶送往加工厂。
如今在拜斯胡木中心村,养骆驼成了大伙儿争相投入的“时髦事业”。村委会主任说起这个,语气里满是自豪:“骆驼产业是我们村的支柱,全村得有七成多的人靠它吃饭。现在村里骆驼有4000多峰,光州级以上合作社就有5家,一天就能产1吨驼奶,一年算下来,利润超千万元。”2023年,这个村还被评为自治区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
拜斯胡木中心村北靠沙漠、南望天山,从前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牧业村。牧民跟着季节转场放牧,收入没保障,日子过得紧巴巴。改变,要从昌吉州推动的那场畜牧产业转型说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州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积极构建现代化养殖体系,让骆驼养殖一步步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从阜康市起步,规划出15万亩的现代畜牧产业园,光核心区就投了1.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党建+特色产业”和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新机制,这里陆续建起了水磨沟、三工河等多个骆驼养殖基地。
阿达力·依力亚斯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从2021年办合作社以来,他的30峰骆驼已增长到800多峰骆驼,带动42户村民一起干。“政府不仅派专家教技术,还帮我们贷款、找销路。”他说,“现在,我们的驼奶、驼肉不仅卖遍全疆,还通过网络卖到了全国各地。”如今,他的资产已经超过2000万元,小日子越过越滋润。
昌吉州通过统一饲喂、防疫、挤奶、加工和销售的“五统一”模式,真正实现了骆驼产业的提质升级。走在三工河乡,骆驼养殖场一个接一个,奶站、饲料中心、科研基地、繁育场一应俱全,产业链条越来越完整。今年6月,该乡还因为骆驼养得好入选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名单。
三工河乡乡长哈力比亚提·库瓦尔说:“现在我们乡已经有了7家规模养殖合作社、74个养殖大户,骆驼存栏7000多峰,1年驼奶产量1800多吨。养骆驼的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能达到3万元。”
产业蓬勃发展,引来了大企业。2024年6月,新疆原始黄金乳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在阜康市建成的驼奶粉生产线投产,配套的检测实验室、研发中心、直播车间、仓储设施也全部启用。如今,该公司的鲜驼奶、驼奶粉不仅卖得好,还走向了国际市场。
“昌吉阜康奶源好、营商环境也棒,我们现在1天处理鲜奶30多吨,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新疆原始黄金乳业有限公司经理程文豪说,今年公司已经和三工河乡签了约,接下来还要一起开发驼奶片、驼奶蛋糕等新产品,让企业和农户双赢。
全国人大代表、昌吉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兽医师马亚楠提供了一组数据:2024年,全州骆驼存栏5.95万峰,占全疆饲养总数的15.9%;驼奶年产量6960吨,占全疆驼奶年产量的11.1%。全州已有48家规模养殖场和合作社、14个驼奶收购站。这条产业链,真正铺就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幸福路”。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常谊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