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尔警花团”,守护你的二分之一

中新网新疆新闻3月6日电(周章惠)至善至美,清雅坚定,工作春风化雨,爱民润物无声,这个队伍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赛尔警花团”,她们依托“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团结进取,创新积极,整个队伍不断成长。
牧区小镇,天空湛蓝,万里无云,凌晨时分,除了酒醉的人斜倒在路边,喧闹停留在大伙聚餐。
时任和布克赛尔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所长李奇磊说,派出所大多数接触都是打架、纠纷、丢东西、包括送醉酒者归家等生活琐事。每天和群众打交道的他,见证了小镇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强烈感受到作为派出所所长肩上扛的责任和义务,小纠纷、小矛盾甚至不文明的行为容易滋生大矛盾,怎么样让整体治安变得更好,借着县妇联在便民警务站打造的“妇女儿童维权站”,他要打造一支警花团,让公安便民警务站服务向下根植、向远延伸。
2020年,李奇磊集结派出所及警务站办案女警、内勤等多个岗位女民辅警50余名,组成了“赛尔警花团”。在“赛尔警花团”及各类调解室等团队的努力下,城镇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并被自治区评为“枫桥式派出所”。
警花团“团长”
尔阿依拉·托勒恒是城镇派出所一名女警,她温婉大方、善解人意,在派出所主要从事内勤工作,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抚养她姐妹俩长大,让她早早学会承担家庭和生活的重担,在母亲双向养育的滋养下,她时刻明白爱的作用,朝着警察梦想不断前进,不负韶华,如愿进入警队,并选拔担任成为赛尔警花团“团长”。
辖区孤寡老人沙依拉吾67岁,女儿远嫁,爱人去世后她独居多年,2022年1月份,她提着大包沿街艰难步行着,正在巡逻的尔阿依拉·托勒恒发现后送她回家,老人很是感激,隔天就到警务站送了几个自己做的馕,尔阿依拉·托勒恒说什么都没有要,告诉老人不用客气,有什么事情喊我们。时间久了,老人需要提个煤之类的重活,尔阿依拉·托勒恒带着警务站队友顺手就帮她做了,夏天,老人专门把自己地里的菜摘来,这次大家没有拒绝,毕竟是老人一份心意。
沙依拉吾老人自然成了赛尔警花团帮扶的对象,每次去老人家,尔阿依拉·托勒恒都会学个新技巧:打馕、搓贝壳面、绣鞋垫子,老人充实乐观的生活状态感染着团里警花们。
警花团由和布克赛尔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民辅警共50余人组成,她们平均年龄在36岁,姐妹们依托便民警务站成立了专门站点,除了日常的便民警务站业务外,她们还承担着走访关爱辖区老弱病残孕幼群体、帮助辖区青少年及妇女儿童排忧解难等发挥公安警务站的职责,目前团里准备挂牌自治县“石榴云”宣讲队,在重大节日来临前,警花团会提前召开会议,共同策划宣传宣讲活动,一般情况下,警花团向群众宣传揭露犯罪分子作案惯用的手段伎俩,讲授群众必备的防抢、防盗、防骗常识和技能。
守护小镇希望
2019年11月,一个下雪的晚上,社区民警例行到辖区租房进行入户,发现一间房亮着灯,但门却锁着,这间出租屋民警之前来过,居住的是带孩子上学的母子,家在布斯屯格牧场,敲门时屋内没有任何回应,隔着平房玻璃发现一个小男孩正躺在板床上,屋内亮着灯隐隐发现炉子冒着烟,怕孩子中煤毒,他用石头把锁子砸开,进屋后发现小男孩已昏迷,他立即抱起孩子往医院赶去,得知消息的父母在电话那头传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原来小男孩叫巴图,母亲因参加亲戚聚会,将巴图独自锁在屋内,结果差点酿成大错,住院期间赛尔警花团和社区民警多次去看望巴图,一家人对民警充满感激,在闲暇之余警花团成员带着巴图体验警营生活,给他辅导功课,巴图的父亲说:“幸好有你们,替孩子捡了一条命。”
2022年1月,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走访入户了解到一个情况:辖区6岁留守儿童小尕,父母离异,父亲和小尕一起寄宿在孩子叔叔家,父亲长期酗酒导致小尕无人照看,叔叔认为小尕父亲没有能尽到责任而多次出现矛盾。社区民警将此事告诉了警花团,警花团骨干去看望了小尕,到他家中,大家发现小尕衣服脏兮兮的,头发乱蓬蓬的,一副面黄肌瘦的模样,破旧的书包只有几根笔和少量的练习册,晚餐凑活着喝了口面糊糊,这让当母亲的警花团姐妹们很是震惊,回去就把此事反应给所长,因所内经费紧张,大伙决定凑钱给小尕买点书包、文具之类的学习用品,随后警花团姐妹们齐心进行调解,她们站在孩子缺失母亲,父爱缺位的角度上一遍遍开导小尕的父亲和叔叔,最终父亲在警花团讲的案例下,意识到孩子缺少亲人照顾和陪伴是个严重的问题。此后,小尕放学后,就去站内找警花团的阿姨和姐姐们,也愿意将自己的心事分享给她们。
任重道远
目前,赛尔警花团依托便民警务站,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赛尔警花团与派出所户籍室对接提供预约办、委托办、承诺办、容缺办等服务,让民警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赛尔警花团还打造了“暖心小屋”,为外卖员、保洁员以及路人提供休息、热水、充电、取暖、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同时充分发挥“警校联动”机制,将赛尔警花团打造为“护学驿站”,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孩子无人接、无人管问题,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