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水利项目建设 夯实乡村振兴“耕”基
近期以来,阿克苏地区各地紧抓项目施工黄金期,全面掀起涉农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热潮,力争项目早建成、早达效、早惠民。
“我宣布工程正式开工!”8月11日,在乌什县红山灌区引水干渠工程的施工现场,随着一声令下,这个总投资2.16亿元的重点水利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乌什县红山灌区引水干渠工程,是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项目,也是“十四五”期间加强稳定水源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葛洲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乌什县红山灌区引水干渠工程项目负责人吴俊锋介绍,工程将严格按照建设要求加速推进,力争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年均引水量将达6975万立方米,可保障阿恰塔格乡、阿合雅镇4.91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7月30日,随着拜城县温巴什乡托万开外孜力克村防渗渠最后一道闸门安装完毕,总投资1亿元、全长125.3公里的拜城县83条新建防渗渠实现全面通水,彻底告别了沿线老旧土渠“跑冒滴漏”的历史,为县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
作为农业大县,拜城县长期受传统土渠灌溉“跑冒滴漏”制约。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3月底该县启动覆盖9个乡(镇)、83条斗渠的防渗改建工程,创新采用“边建设边通水”模式,仅用3个多月即全面完工。防渗渠建设项目投用后,有效改善灌溉面积23.75万亩,年新增节水223.67万立方米,新增灌溉产值4772.31万元。
“以前农田灌溉特别费水。现在防渗渠建成了,水来得快、流得稳、浪费少,既省水又省心。”托万开外孜力克村村民艾海提·吐尔地说。
温巴什乡党委委员艾力·阿布都热依木说:“防渗渠建成后,灌溉周期缩短一半,既能保障粮食作物的稳定供水,也为推广经济作物、发展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防渗渠串联起了零散地块,配合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硬化等工程,促进机械化耕作、科学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真正落地。”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程,对于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地区各地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防渗渠、高标准农田以及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水闸除险加固等的建设,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阿不都萨拉木 阿卜杜艾则孜·图尔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