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喀交会启幕在即!看喀什国际“朋友圈”如何扩容升级

喀交会启幕在即!看喀什国际“朋友圈”如何扩容升级

2025-08-14 17:56:05 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初秋的喀什,瓜果飘香间涌动着发展热潮。从今年前半年签约金额达百亿元的数十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落地,到南疆农机农资展销会、中国棉纺织大会接连登场,棉花纺织、新型电力、绿色矿业、文旅等重点领域多点开花,为即将启幕的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喀交会”)奏响预热序曲。

  这座愈发开放的丝路明珠,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容,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拓展合作天地,正以蓬勃生机迎接八方宾朋。

image喀什国际会展中心。(资料图)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余思民摄

  区位密码:从“桥头堡”到“黄金通道”的蝶变

  在帕米尔高原眺望远处连绵的雪山,能清晰感受到喀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喀什周边与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或毗邻,红其拉甫、卡拉苏、吐尔尕特等5个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如同五条金色纽带,将中国西部与中亚、南亚紧紧相连。

  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亚欧黄金南通道的关键节点,喀什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更是直通中亚、西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尤其是建设中的中吉乌铁路使中国到欧洲、中东的铁路运距缩短约900公里、用时节省8—9天,到喀什、连欧亚已成为共识。

  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喀什与巴基斯坦的合作结出硕果。喀什经济开发区与瓜达尔港实现“前港后厂”联动,新疆某汽车企业在此建成的出口基地年出口汽车配件超5000吨,通过瓜达尔港直达中东市场。“以前从国内其他省份发货到中东要45天,现在从喀什出发经瓜达尔港只要20天,物流成本降低了30%。”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区位优势带来的实惠。

  立体交通网络的完善让“黄金路口”更畅通,喀什徕宁国际机场不断拓展航线版图,目前已开通至伊斯兰堡、杜尚别等12条国际航线,上半年进出口贸易额达1.14亿元,是2023年全年的8.5倍。

image喀什至伊斯兰堡国际客运航班复航仪式现场。(资料图)马丽娜摄

  中欧班列(喀什)常态化运行,满载机电产品、小家电的班列从这里出发,穿越中亚直达欧洲腹地。公路口岸更是繁忙,吐尔尕特口岸“7*24小时”高效运转,新鲜农副产品“当日通关、次日上架”已成常态!

  如今,喀什的“地理朋友圈”已延伸至全球。通过友好城市建设,喀什已与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立14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或意向,在经贸、教育、文化等领域实现资源共享。

  643.2亿创新高!喀什出口“新三样”跑出加速度!

  “643.2亿元!”2025年上半年,喀什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成绩单格外亮眼,同比15.1%的增速不仅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更彰显了这座城市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分量。

  从2024年全年994.4亿元的进出口总值,到与19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喀什外贸的“量增质升”背后,是产业实力与开放能级的双重跃迁。

  出口“主力军”的迭代最具说服力,传统优势产品持续发力,机电产品出口中,灯具照明装置、汽车零配件、家电等“喀什制造”在中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农产品出口增长44.2%,伽师瓜、新梅、红枣等20多种特色产品通过冷链物流“飞”向中亚各国。“全国每10颗新梅就有6颗产自喀什,通过跨境电商,中亚消费者下单后48小时就能尝到新鲜果子。”喀什地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更令人瞩目的是新兴动能的崛起,“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41.3%,成为拉动外贸的新引擎。在喀什经济开发区,某新能源企业的锂电池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发往德国、波兰等国。光伏组件企业的订单排到了年底,中亚国家对绿色能源的需求旺盛,“喀什智造”迎来新机遇。

  进口结构的优化深藏产业升级密码。上半年进口额中,电子元件进口激增248.9%,折射出喀什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突破。某电子科技企业负责人解释道:“我们从韩国、马来西亚进口高端芯片,在喀什组装成智能穿戴设备后出口中亚,‘进口、加工、出口’的模式让产品更具竞争力。”

  贸易伙伴的“扩容”让朋友圈更多元,目前喀什的贸易伙伴已增至205个,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17.3%,为非洲、西亚、拉美、中东欧等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增量。

  数据显示,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场,“喀什产”纺织服装、农机设备深受欢迎。乌兹别克斯坦农场里,来自喀什的灌溉设备让棉花产量提升15%。“以前主要做周边国家生意,现在通过喀交会平台,我们的建材卖到了埃及、土耳其等国家。”深耕喀什开发区的某建材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喀什外贸的全球化足迹。

  从“卖土特产”到“推新三样”,从“周边贸易”到“全球布局”,喀什外贸的每一步跃迁,都在书写“合作空间越来越广”的生动注脚。

  喀交会15年蝶变:从“卖商品”到“搭金桥”!

  “从2006年首次参展时仅3平方米的展位起步,到如今年贸易额突破2亿元,我们一路见证着喀交会的蓬勃成长。这份发展离不开展会搭建的开放平台,让我们在交流中不断拓展商机。”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工商会副会长西法·沙赫说。

  自2005年创办以来,喀交会累计吸引56个国家和地区、3.8万家企业参展,成交总额超4800亿元,已成为新疆除“中国—亚欧博览会”之外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辐射中亚南亚的核心窗口,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互联互通的标志性平台。

image第十四届喀交会举行投资喀什—招商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资料图)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方礼摄

  即将启幕的第十五届喀交会,再次刷新“规模纪录”。4万平方米的展区内,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81家境外企业与491家国内企业将同台亮相,首次参展企业突破1000家。

  “这届展会的国际化程度更高,我们专门设立了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欧美馆等国家展馆,把标准展位升级为小型特装展位,让产品有更好地展示效果。”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道。

  “喀交会+”的溢出效应持续放大。本届展会将举办“10+1+2”系列活动。更有“五个一”文化展示活动,木卡姆艺术、塔吉克族鹰舞与各国艺术同台绽放,经贸交流与文化交融相得益彰。

  政策红利为展会“加码”。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跨境支付、保税仓储等政策简化了通关流程。喀什综合保税区,“两国双园”合作模式让喀什与毗邻国家实现政策互享、产业互补。跨境电商某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借助综保区政策,进口商品通关时间从3天缩短至8小时,物流成本降低了25%。”

  据地区招商局相关人员介绍,喀什构建全域联动“一张网”、产业精耕“一幅图”、营商厚植“一方土”“三个一”招商体系,力促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为激发落户企业信心,十二县市“招商管家”全程跟进项目,从洽谈、签约到落地提供“一企一策”服务。莎车县依托粮食主产优势引来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巴楚县聚焦棉纺全链条招引印染项目,伽师县围绕新梅产业对接精深加工企业……产业与资源的精准匹配,合作从“偶然相遇”变为“必然共赢”。

  走过15载春秋,喀交会早已超越单纯的“商品展销”,蝶变为一座思想碰撞、文化互鉴、友谊深植、商机涌动的“开放金桥”。每一次握手,都在拓宽合作的广度;每一份合同,都在延展共赢的深度。喀什,这座丝路明珠,正以其愈发璀璨的光芒和更加开放的胸怀,向世界宣告:这里的朋友圈,没有边界;这里的合作空间,充满无限可能!第十五届喀交会,期待与您共绘新篇章!(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石观 艾斯卡尔)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