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清华大学“沙漠里的课堂”走进吉木萨尔县

清华大学“沙漠里的课堂”走进吉木萨尔县

2025-08-14 18:10:47 来源:中新网新疆

  近日,清华大学思政实践课“沙漠里的课堂”走进吉木萨尔县开展现场教学,该校各院系20名本硕博师生来到北庭故城遗址、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新地乡小分子画家村、大有镇羊肚菌种植基地等地,了解吉木萨尔县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aa16d80c92c87c89268c1f1a99579b22

  在北庭故城遗址,师生们感悟遗址的辉煌与沧桑,深刻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师生们通过塑像和壁画,体会到了高昌回鹘的宗教艺术和社会文化,以及难以用文字完全记载的审美观念和风土人情。

  清华大学学生张净琪说:“推动乡村振兴,不仅仅是要发展乡村经济,更要我们关注每个人的内在发展。在这里,我看到了当地居民对于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我真切地体会到了‘田园牧歌’的感受,正是这种美的体验,让我们对于乡村振兴有了更多的憧憬与期待。”

  “通过吉木萨尔县的实践学习,让我从课本高度凝缩的知识中找到了具象的实例,对中华民族交融的宏大历史叙事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清华大学学生方适说。

  据了解,思政实践课“沙漠里的课堂”是清华大学针对我国西部沙漠地区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及重大工程等方面开展的校内学习、现场参观、课外调研的教学环节,聚焦于提升学生对我国西北边疆的了解,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解码红色基因的精神密码、历史文脉的传承密码、现代工程的创新密码、民族交融的文化密码,将‘五个认同’教育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思政实践。课程在新时代青年心中镌刻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精神烙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树起实践创新的时代标杆。”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首席研究员、思政实践课“沙漠里的课堂”任课教师钟茂华说。(杨天文 钟茂华)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