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托情深,医心相连:从托克逊到郴州的进修手记
从天山脚下的托克逊,到五岭腹地的郴州,三千五百公里的距离,27年间因跨越山海的援疆帮扶而紧密相连。在新疆托克逊县人民医院工作已经8年,每年都会有来自湖南郴州的援疆老师扎根科室,他们带着滚烫的真心与精湛的医术,在戈壁滩上播撒医者仁心的种子。这些年,总听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地市级医院里面的佼佼者,也在诊疗间隙听老师们说起郴州的故事——东江湖的雾、栖凤渡的鱼粉、苏仙岭的传说,这座素未谋面的城市,渐渐成了我心中一份遥远而温暖的向往。
终于,我抓住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今年由湖南援疆牵头,医院将选派数个专科医务人员到湖南进修,当得知有机会前往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的消息时,期待与忐忑瞬间涌上心头。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在援疆医生的鼓励下,最终接到选拔成功的通知时,我立刻打开手机地图,沿着经纬线搜寻着郴州的位置,憧憬着即将开启的学习之旅。
七月,飞机落地湖南后,闷热的天气让我这个习惯了新疆干燥气候的人有些不适。抵达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望着一栋栋矗立的大楼,想着进入这一个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将度过半年的学习时光,心中既激动又悬着无法落下:担心自己无法好好完全利用好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辜负了单位与援疆老师们的期望。

好在,这份不安很快被温暖所驱散,医院当天便为我们安排入住了温馨的宿舍楼,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细致的关怀让我瞬间有了“家”的归属感,培训、见面、岗前指导都是细致入微。与曾经援疆的郴州老师们重逢的时刻,当在他们的故乡与其相遇,那份亲切难以用言语形容,他们关心托克逊的发展,细细询问托克逊县人民医院的近况,简单的话语里,满是对援疆之地的惦念,他们也反复叮嘱我“有任何需要随时找我们”。这一刻我才明白,郴州与托克逊之间的情谊,从来都不是单向的牵挂,而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他们带着技术与温暖,背井离乡去到托克逊,我们带着期待与敬意来到郴州,一来一往间,早已结下了深厚的医缘。到心血管内科一区报道时,科主任李韧和科内所有老师的热情,更是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主任在早交班时特意叮嘱大家,要多在学习与生活上关照我,科室组织学习和工会活动时,一定看我参加没有,这份“叮咛”,完全不会考虑我是一个外地人,只因那份早已在援疆岁月里沉淀下的深厚情谊。

短短三个月已经过去,进修时间已一半,我每天跟着老师们参加早交班、查房、书写病历,积极参加规培生课程、参与科室病例讨论。遇到不懂的问题,无论是带教老师还是医院其他老师,都会停下手中的工作,耐心细致地为我讲解,从疾病的诊断思路到治疗方案的制定,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就连远在托克逊县人民医院援疆的老师们,也始终牵挂着我的学习进度,时常询问我在郴州的适应情况与学习收获,通过微信发来心衰、心脏康复等相关的学习资料,这跨越千里的关怀,为我的进修之路保驾护航。单位的领导也通过不同方式了解我的学习与生活,让我深知,即使身在异乡,有着托克逊与郴州的援疆情谊,可以让我心无旁骛的学习。
这份跨越空间的情谊,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更藏在细微的关怀里——带教老师王懿不仅在学业上倾囊相授,更成了我探索郴州的“向导”,下班之余会特意带我品尝郴州特色美食:鱼粉和烧鸡公至今让我回味无穷。在空闲时,我登上了苏仙岭,看见了的苏仙的故事,也看见了和我们医者相关的“橘井泉香”的典故,我在学习之余,深受触动,真切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蕴。
时光匆匆,转眼还有三个月我又要进修结业了,在过去的三个月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心脏专科医师,要有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这是我以前很少触及的理念和临床思维方式。我还共同学习了心脏康复专业,对这个此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我更多的是笃定,因为我亲身体会到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先进治疗技术方法,也从患者口中的点赞收获了肯定和信心。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倍加珍惜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时光,会带着这份郴州与托克逊的温暖情谊沉浸式学习,待结业后将所学付诸实践,因为我心中知道,身后有托克逊的期盼,脚下有郴州的支撑,这份跨越山海的援疆之情,早已化作我前行的力量。让这份跨越千里的医者情,在天山脚下继续绽放光芒。(李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