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和静县:激活新型产业链和民族团结双动能

和静县:激活新型产业链和民族团结双动能

2025-10-17 15:46:55 来源:中新网新疆

  近年来,和静县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区位优势,着力培育以奶牛养殖为基础,涵盖饲料种植、乳品加工、产品销售的乳制品产业链,更向农牧旅游、研学科普等领域延伸,成为了各族群众团结协作、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情感纽带,书写着“共赴耕耘路、共享丰收果、共筑幸福家”的幸福篇章。

  清晨的天瑞祥牧业,各民族员工默契协作。这背后是企业“1+3”功能模式的赋能:以科技牧场为核心“平台”,在产业带动上开设“员工技能专班”,老师傅组队授课,帮助员工掌握智能挤奶、疫病防控等技术,实现个人与企业共成长;在科普教育上,“畜牧科技体验馆”的展板展示了牧场变迁,员工带亲友参观凝聚现代化共识。每逢佳节,和静手工馕的麦香、油香的酥脆,与草原儿女钟爱的萨吾尔登舞蹈、热闹欢腾的麦西来甫交织,再配上融入那达慕元素的趣味运动会,满是和静风情,让各族员工在了解中贴近彼此,最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和静畜牧业现代化稳步前行。

  通过订单农业带动和静镇、巴伦台镇等6个乡镇种植饲草22.47万亩,2025年联合3家合作社收购玉米青贮、苜蓿、小麦秸秆等12类饲草料共计3万5千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亿元,让各族农牧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创新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整合项目资金、乡村振兴资金,与各族农牧民签订入股分红代养协议,带动8个乡镇5000余户各族农牧民增收,2025年实现分红100余万元,形成稳定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同时,企业积极吸纳各族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员工月平均工资达5500元,充分解决农牧民就业难题,实现“一人就业、全家增收”的民生效益,同时搭建与基层群众共发展的连心桥。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合作社”的模式,通过天瑞祥牧业的带动,将种植基地、合作社和农户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从田间到牧场的完整饲料供应链。这种模式不仅让从事种植的民众通过优化生产实现增收,打通了“从田间到产业”的放心供给链路,实现了种植、养殖环节的良性循环与互利共赢,更强化了“人人关联、家家受益”的共同体认知。

  走进天瑞祥牧场,这座挂牌“3A级旅游景区”的现代化牧场,早已突破传统养殖的边界,成为集研学、科普与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景区内,“牛奶诞生之旅”主题路线人气十足:游客跟着讲解员走进智能挤奶大厅,透过玻璃幕墙看机械臂精准完成挤奶、检测、输送全流程;在科普展厅里,动态沙盘直观呈现从饲草种植到乳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亲子家庭还能亲手参与“小小饲养员”体验活动,给牛犊喂食、记录生长数据,在互动中读懂现代化养殖的科技密码。这里不仅是游客的“打卡地”,更成为中小学的“校外研学基地”,每年接待数千名学生,让“一杯牛奶的旅程”成为生动的劳动教育与科普课堂。

  依托农牧旅游板块带来的客流与品牌效应,牧场进一步打通“养殖+旅游+研学”的产业链条,而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联农带农成果。周边12个乡镇的近5000名群众,正通过这条产业链实现就业增收:有的村民进入景区从事导游、保洁、餐饮服务,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努尔曼古丽·哈斯木)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