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新疆阿勒泰:冬窝子宣讲 守住“数字安全门”

新疆阿勒泰:冬窝子宣讲 守住“数字安全门”

2025-10-20 10:50:04 来源:中新网新疆

  金秋的阿勒泰草原,微风已带着些许的寒意,枯黄的树叶覆盖了远方的山脊。然而,在青河县阿热勒镇的一间温暖毡房里,氛围却异常火热。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阿热勒边境派出所民警的民警合然·卡恰尔汗,正操着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为围坐在一起的几位牧民,上演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情景剧”。

  “巴大哥,假如你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你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出了车祸,急需一笔钱做手术,让你马上转账,你该怎么办?”合然的话音刚落,毡房里顿时议论纷纷。

  牧民巴依哈达木·黑亚克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眉头紧锁。这个假设,像一根针,扎进了在场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心。“那肯定着急啊,我得赶紧联系儿子,如果联系不上……”巴依哈达木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敢想象的慌乱。

  “对,着急是肯定的!但骗子利用的正是这份父母心。”合然抓住时机,提高声量,“这时候,最关键的一步,不是转账,而是核实!一定要亲自打电话给孩子的老师、同学,或者像联系我们这样的警察。记住,任何让你在电话里慌慌张张转钱的,十有八九是骗子!”

  这生动的一幕,正是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开展“牧区反诈课堂”的日常缩影。阿勒泰地区边境线漫长,牧民居住分散,信息相对闭塞。随着网络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触角也悄然伸向了这片净土。不少牧民辛劳一年,卖牛羊、售奶疙瘩积攒下的血汗钱,可能因一个电话就付诸东流。

  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对近期辖区警情进行梳理后发现,针对农牧民的“冒充公检法”“子女意外”“低价网购牧草饲料”等诈骗套路开始冒头。传统的发传单、贴海报效果有限,必须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把反诈知识刻进牧民的心里。

  于是,一支支由熟悉当地语言、深谙牧民生活习惯的移民管理警察组成的“马背宣讲队”应运而生。他们不再满足于“大水漫灌”式的宣传,而是带着精心准备的“典型案例”,骑着马,顶着风雪,将“反诈课堂”直接搬进了牧民的毡房和冬窝子。

  截至目前,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的“牧区反诈课堂”已开展超过100余场次,覆盖牧民超过3000人次,成功阻止了4起潜在的电诈案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寒风依旧,但法治的温暖和安全的守护,正随着移民管理警察们的足迹,深深扎根在每一位边境农牧民的心中。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们不仅是国门的守护者,更是牧民财产安全的“吹哨人”。(王友波 闫少聪)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