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师县公安以“石榴警务”绘就团结丰收图
十月中旬的新疆伽师县玉代克力克镇,秋阳把金辉揉碎了,细细洒在田野间。连片的石榴园里,翠绿枝叶缀满沉甸甸的“红果果”,风一吹,果子晃得簌簌响,偶有裂开的果皮里,通红籽儿紧紧簇着,像缀在枝头的红玛瑙。清甜果香裹着阳光的暖意,漫过田埂,悄悄浸进了各族乡亲的心坎里。
走进英艾日克村麦麦提・库尔班家的果园,老人正弯腰把石榴轻放进竹筐,指腹擦过饱满果皮时,眼角眉梢都漾着笑:“你看这籽儿,挨得多近!就像咱们56个民族,紧紧凑着才热闹,才像个真正的家!”他随手剥开一颗递来,清甜汁水在舌尖散开——这是果农盼了一整年的“丰收味”,更是各族人心心相印的“幸福味”。

“今年雨水足,亩产比去年多了100多公斤,每天能摘50多筐!你看那边,警察同志正帮着装车呢!”顺着麦麦提・库尔班的手势望去,两名藏蓝警服的民辅警穿梭在果树间,把装满石榴的筐子一筐筐抬上车,胸前警徽浸在秋阳里,亮得晃眼。他们是果农口中贴心的“石榴卫士”,更是串起各族情谊的“连心绳”。
玉代克力克镇是伽师县有名的“石榴之乡”,超2.5万亩石榴园,是全乡各族乡亲的“钱袋子”。眼下正是采摘季,果农忙着摘果、运果,却再也不用像往年那样提心吊胆。“以前总怕有人偷摘,运输时车陷进泥坑也没人搭手。现在好了,警察天天巡逻,要是遇着难处,各族群众都会来帮衬!”种植大户阿依古丽・买买提记得,上周她的三轮车载满石榴往市场运,轮胎刚压过田埂就陷进了泥洼,轮子空转着溅起满车泥。巡逻民警张秦陇见状,第一个跳下车俯身推车;果园里的村民看见了,连外地来的收购商也跑了过来——大家手挽手、肩抵肩,泥巴溅得衣角都花了,谁也没顾上擦,不到20分钟就把车从泥里推了出来。“最后多亏了大家,咱们各民族就是一家人!”阿依古丽说着,把刚摘的新鲜石榴往每个人手里塞。
丰收季也是诈骗高发期。果农手里有了收成钱,难免成了骗子的“目标”。为守住大家的“钱袋子”,玉代克力克镇派出所民辅警动足了脑筋:提前印好汉、维双语反诈手册,走园串户时挨个递到果农手里;在果园门口贴上海报,用生动漫画讲透常见骗局;遇到年纪大的果农,还手把手帮他们下载反诈APP,仔细设好预警功能。62岁的吐尔逊・沙吾提就差点栽了跟头——前阵子他在村里的石榴收购群里加了个自称 “高价水果商” 的人,对方一开口就说要收3000公斤一级石榴,每公斤给18元,比本地市场价还高两三块。吐尔逊高兴得一宿没睡,可第二天对方就发来个二维码,说 “要先交10000元货运担保金,我这边才好派车来拉货,到时候保证金跟货款一起给你”。
就在他手指按在屏幕上准备转账时,玉代克力克镇派出所民警收到反诈预警,拽着警务室民警就往老人生家跑,脚步都带风。“大叔您先停手!”警务室民警一把按住他的手机,派出所辅警小崔赶紧翻开手册,指着上面的案例说:“您看这事儿,跟您遇到的一模一样!这些假收购商就用高价勾着咱们,骗了保证金就拉黑,到时候您果子卖不出去,钱也没了!”
如今,吐尔逊不仅自己提了警惕,还常搬个小板凳坐在果园门口,见着来卖果的乡亲就念叨:“别信群里那些给高价的!要收果先让警察看看,交保证金的全是骗子!”连常来收果的老收购商王先生都笑着说:“现在咱们乡镇里,果农比我还懂防骗,吐尔逊大叔天天帮着宣传,骗子想钻空子都难!”截至今年,全乡没发生一起果农被骗的案子。玉代克力克镇派出所所长张玉杰说:“只要各族乡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骗子就钻不了半点空子!”
“石榴警务”不只是护治安、防诈骗,更像一剂化解矛盾的“黏合剂”,让各族群众在公平里得实惠、在理解中增感情。10月18日,英艾日克村一处石榴园里起了争执:一边是辖区果农麦麦提敏・阿卜杜拉,红着眼眶不肯让步;一边是从周边县市远道而来的收购商阿先生,皱着眉满脸无奈——两人为石榴收购价吵了两天,谁也不肯松口。
事情要从9月初说起:当时两人签了合同,阿先生以每公斤13元的价格收购麦麦提敏5000公斤一级石榴,约定10 月15日起分批拉货。可到了10月中旬,石榴市场价涨到了每公斤15元。看着同村果农卖得更贵,麦麦提敏心里不是滋味,想临时提价;阿先生却不肯:“合同都签好了,提价我就亏了!”两人吵得脸红脖子粗,最后只好来找派出所“石榴调解室”评理。
果园里,负责调解纠纷的辅警麦麦提·阿力木先拿出合同,用汉、维双语逐句念清条款:“从法律层面讲,麦麦提敏大哥临时提价确实违约;不过阿老板,您也瞅瞅他——这果子是他一家人起早贪黑浇出来、施出来的,市场价涨得这么快,他心里难受,其实也能理解。”
阿先生盯着合同上自己的签字,又看了看麦麦提敏泛红的眼眶,轻轻叹了口气:“那我再提价1元,每公斤14元。多出来的5000元,就当咱们交个朋友!但果子的质量,可得保证!”麦麦提敏赶紧点头,声音里带着感激:“阿老板,谢谢您!我保证摘的都是最甜、最好的,绝不耽误您拉货!” 后来拉货那天,麦麦提敏还特意多装了两筐最大的石榴,硬塞给阿先生:“这是咱们民族团结的果子,您带回去尝尝!”
这样的调解故事,在玉代克力克镇时常发生。“石榴警务”不仅守着一方治安,更把化解矛盾、促进团结放在心上。派出所专门设立的“石榴调解室”,由民辅警、热心村民、志愿者一起负责——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话、易接受的方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田间地头。今年以来,调解室围绕果实收购价、交货时间、品质约定等合同纠纷,连同邻里日常矛盾,共化解了78起,成功率达100%。“调解这类纠纷,不能只盯着合同条款,还得考虑市场实际、双方的难处。既要守住‘规矩’,也要留足‘人情’,这样才能让双方都满意,还能拉近各族群众的距离。”伽师县公安局玉代克力克镇派出所副所长刘江山说。
夕阳西下,石榴园里的采摘声还没停歇。村民麦迪努尔・阿布拉捧着一颗碗口大的石榴,硬塞进帮忙采摘的刘江山手里:“警察同志,尝尝咱们的‘团结果’!谢谢你们一直守护着我们的好日子!”刘江山接过石榴,轻轻掰开,分给身边的同事和乡亲们。大家手里都捧着通红的石榴籽,你喂我一颗,我递你一瓣——清甜汁水沾在嘴角,团结的暖意悄悄漫上心头。
如今,在“石榴警务”的守护下,伽师县玉代克力克镇的石榴产业越来越红火,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携手前行,让枝头的“红果果”,真正变成了乡亲们手里的“幸福果”。(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