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拜城县塔里木河干流生态治理工程见证“两山”理念实践伟力

拜城县塔里木河干流生态治理工程见证“两山”理念实践伟力

2025-10-20 17:56:54 来源:拜城县融媒体中心

  如今,拜城县2025年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推进,正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该项目不仅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生态实践,更是新疆筑牢国家西北生态安全屏障、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拜城答卷”。

  战略布局:从“生态痛点”到“希望前沿”

  深秋时节,记者站在拜城县察尔齐镇的项目片区,眼前是新平整的绵延土地。这片22000亩的裸岩石砾地,已被改造为适合种植的基础地块,成为全县7万亩治理任务中的核心战场之一。

  “这里曾是风沙入侵的通道,也是我们生态治理必须攻克的‘堡垒’。”察尔齐镇片区负责人林茂青介绍,项目于6月启动土地平整,已接近尾声,正全力为后续的大规模种植做好准备。

  根据拜城县林草局总体规划,这项总投资6300万元的工程,将在五个乡镇植被稀少的“不毛之地”上,完成7万亩人工造乔林。这并非简单的植树造林,而是一项融汇了国土绿化、防沙治沙、乡村振兴与水资源战略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科技赋能:为“不毛之地”注入生命基因

  在戈壁滩上造林,水是命脉,土是根基。面对这两大世界性难题,拜城的答案是科技。

  项目采用了“客土回填”技术,从远方运来适宜土壤,为坚硬的戈壁“输血换肌”;同时,一套高效节水的滴灌网络正同步铺设,如同为这片新生的土地建立起精准的“毛细血管”。此举旨在破解“树怎么活”的难题,实现水资源消耗最小化、生态效益最大化。

  这场绿色革命的序幕,实则早已拉开。作为响应自治区防沙治沙与塔里木河流域治理战略的关键一环,拜城县于2022年便谋划了为期四年的综合治理蓝图。2025年的7万亩任务,是其中规模最大,也最具决定性的一役。

  理念升维:绿富同兴,描绘可持续发展图景

  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能否与民生福祉、区域发展同频共振。拜城县深谙此理。

  项目精选文冠果、吊干杏、酸枣等兼具生态耐性与经济价值的树种。它们未来不仅是固沙阻风的“生态卫士”,更是蕴含巨大产业潜力的“绿色富矿”。这精准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让生态建设成果惠及于民。

  在项目现场,察尔齐镇牧民吐尔迪·艾比布拉正细心抚平滴灌带旁的土壤。“过去这里留不住草,更留不住人。”他感慨道,“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是在为后代‘攒福’。等这些‘金果子’长起来,风沙小了,日子也就更有盼头了。”这朴素的愿景,正是生态惠民最生动的注脚。

  未来展望:从绿色屏障到绿色廊道

  目前,全县范围内的土地平整工作已全面告竣,水利配套工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一条绵延于绿洲外围的纵向生态廊道,已从蓝图走向实地。

  “项目预计于年底前完成全部种植任务。”拜城县林草局干部王昊表示,“它建成后,将不仅是一片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更是一个涵养水源、孕育产业的‘绿色银行’,为我县乃至整个流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根基。”

  当机械的轰鸣归于沉寂,孕育生命的宁静即将降临。于黄沙处点下的这一笔青绿,是拜城人民用奋斗书写的时代注脚,它见证着一种理念如何改变山河,一种决心如何塑造未来。这条正在天山南麓徐徐展开的生态廊道,正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最坚定、最动人的实践宣言。(高娇娇 阿依古力·吐尼亚孜)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