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宋美龄耳环丢了》新疆人民剧场封箱
中新网新疆新闻10月20日电(闫文陆 仇琳捷) 10月17日至19日,沉浸式悬疑话剧《宋美龄耳环丢了》在新疆人民剧场迎来第10轮演出。这既是该剧在新疆的今年收官封箱演出,更留下了累计50场演出全部售罄的傲人成绩。
该剧原版以1944年宋美龄耳环失窃案为核心,采用凭借 “四面体叙事” 架构(四个审讯空间、六条线索并行),搭配和行进式观演模式(观众以“陪审团”身份穿梭探案)。此前全国只有天津和昆明的演出,乌鲁木齐演出成功后开始推广,成为2025年小剧场演出的黑马 。
新疆人民剧场“南门剧社”联合本土演出团队,结合剧场建筑风格,设计布景,进行适配性改编——在保留原版核心叙事基础上,在细节中融入本地观众熟悉的文化语境,同时利用剧场建筑特点进行沉浸式场景打造,开启多轮驻演,最终创造了50场门票全部售罄的纪录。
据悉,这部话剧在形式上有极大的突破,从原先观众坐着看戏到现在把观众变成戏剧的一部分,沉浸式参与整部演出。本次演出以扎实的艺术质量和成功的市场运营,证明了本土话剧完全能够实现长期驻演与提升票房号召力的双赢。证明新疆演出市场走纯粹市场化道路的可行性,更直观反映出本地观众对高品质文化内容的消费需求。在演出季里,出现了不少“二刷”“三刷”观演的观众,形成“艺术品质支撑市场、市场反哺创作”的良性循环。”


“七刷”观众夏晓宇表示,每次走进剧场都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带不同的朋友一起观看,体会剧情中细节的不同,话剧演员的临场反应也为整个话剧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并且这部话剧以完全沉浸式的场景打造为主,区别于以往在固定的地方观看整场演出,加入互动使整部剧更加生动有趣。
作为新疆文化窗口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55年,195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疆人民剧场,长期以来持续深耕本土文化传播,2025年已完成190场演出、接待观众超6.5万人次。“引入《宋美龄耳环丢了》并推动其实现 50 场演出票全部售罄,是我们培育高质量本地创新剧目的重要实践。它是今年年初南门剧社成立时,确定的第一个孵化项目,剧场联合本土团队进行细节打磨,通过商业化运营和文化惠民举措扩大受众,每一步都是为了让优质文化IP落地本土。” 新疆人民剧场党支部书记、主任田康表示,如今该剧以封箱演出收尾,不仅证明新疆文化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新疆人民剧场的成熟运营能力,更为新疆文化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可复制的样板,极大丰富了新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体现了新疆人民剧场作为新疆文化窗口的重要地位。
“五刷”观众钟敏:“这是我看的第五场话剧,演员的表演技巧越来越好,到今天封箱演出把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因为我自己年轻时就是话剧演员,所以看到演员们竭尽全力地诠释作品非常感动。”

《宋美龄耳环丢了》导演王崇昕表示:“作为本土戏剧文艺工作者,我们深感荣幸,但更觉责任重大。这部剧的商业成功,不属于任何一个个体,它属于所有热爱这座城市文化的人们。它证明了乌鲁木齐的文化土壤足以孕育参天大树。封箱之后,我们将推出更多新的优质剧目好剧在新疆人民剧场进行驻场演出,也期待能有更多精彩剧目,沿着这条被验证的道路,不断突破,共同繁荣这片我们深爱的文化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