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中华情·高昌行”大思政研学课的获奖启示

“中华情·高昌行”大思政研学课的获奖启示

2025-10-20 21:19:30 来源:中新网新疆

  日前,吐鲁番市高昌区“中华情·高昌行”铸牢新疆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思政研学课项目,荣获2025年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这不仅是高昌区“文化润疆”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创新实践。

“中华情·高昌行”研学活动全体师生齐声诵读论语。 阿地力·阿力米提 摄“中华情·高昌行”研学活动全体师生齐声诵读论语。 阿地力·阿力米提 摄

  “中华情 高昌行”研学活动依托吐鲁番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构建起“1+4+N”展教融合新模式——(即一场启动仪式和一堂思政大课、一条精品路线、一餐文化盛宴、一次主题班会四大核心环节,并延伸拓展多形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课堂内”走向“天地间”,从“书本里”融入“生命中”。

  自2025年2月28日启动以来,已累计开展26批次,组织5532名高昌区中小学生走进交河故城、吐鲁番博物馆、坎儿井民俗园、东方红卓览文化博物馆等核心研学点位,形成了系统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吐鲁番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子。

  用好新成果:从“知识灌输”到“文化认同”的根本性转变

  在“中华情·高昌行”研学活动中,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文化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课程研发团队深入挖掘吐鲁番典籍、文物、遗迹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基因,将其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可共鸣的鲜活育人素材:

  ——启动仪式上,学生们诵读《论语》、行拜师礼、击鼓明志,在千年文脉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与传承;

启动仪式上,学生代表击鼓明志。吾斯曼·阿不都 摄启动仪式上,学生代表击鼓明志。吾斯曼·阿不都 摄

  ——在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各族学生和文物“对话”、与历史“相知”,感受自汉唐以来这片土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血脉相连的历史图景;

  ——探寻坎儿井这项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伟大创造,学生们深刻体会“勤劳智慧、不畏艰险、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吐鲁番坎儿井精神,见证各族火洲儿女共同开发建设家乡的艰辛与智慧;

  ——东方红卓览文化博物馆,陈列的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张张支边老照片,默默诉说着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与当地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流金岁月。

  “‘中华情·高昌行’铸牢新疆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思政研学课”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巧妙运用伏羲女娲图、卜天寿抄本《论语郑玄注》等出土文物作为历史锚点,串联起“甜瓜奶奶”吴明珠院士六十载扎根新疆培育甜瓜新品种、“葡萄奶奶”海力其汗·玉素甫毕生推广葡萄种植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当代奋斗者的感人事迹,诠释各民族在历史、文化、情感和命运上的紧密联系,生动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传承。

  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一中学八年级学生官宇宸说:“在交河故城的土城墙下,历史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曾是唐代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各族先民曾在此共同生活、互通贸易、守卫边疆。那一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再是课本里抽象的概念,我仿佛听到了千年前驼铃声声,看到了商旅不绝、市井喧闹的场景。现在每次路过坎儿井,都会想起吐鲁番先民们不分彼此、共同掏挖水渠、抵御自然干旱的故事。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激发新动力: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文化润疆实践样本”

  “中华情·高昌行”研学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在区委、区政府的精心统筹指导下,将宏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叙事体系,转化为可触摸的实体、可聆听的故事、可传承的精神,在寓教于乐中深化青少年“五观”教育,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同时,通过有效整合历史、人文等资源,推动湘吐两地区域合作,构建起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充分展现援疆工作的文化温度,成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

  高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华冰表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的塑造、情感的凝聚。我们在‘中华情 高昌行’研学活动中,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家乡、对祖国、对中华文化发自内心的认同与热爱。它创新实践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触摸历史、聆听故事,打造“活”教育和“活”课程,让典籍中的吐鲁番、文物中的吐鲁番、遗迹中的吐鲁番活态呈现,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实践样本。”

  开启新篇章:从“高昌行”到“新疆行”的展望与规划

  “中华情 高昌行”研学活动的实践探索,生动诠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课堂开在广阔天地间”的现代教育理念。不仅充分挖掘吐鲁番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也切实增强了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昌区第七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王玉红表示:“此次获奖对我们而言,绝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起点。我们将以荣誉为动力,从三个方面持续深化:一是持续深化课程内涵,不断挖掘和融入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故事、新案例,特别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涌现的典型事迹,让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认知特点与兴趣;二是拓展延伸多形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如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征文、‘小小讲解员’培训、跨区域学生互访研学等,让研究性学习和深度旅行体验更紧密结合,为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三是加强成果转化与辐射推广,系统总结‘高昌行’的经验,让‘高昌行’升级为‘新疆行’,形成可推广的思政教育和可复制的研学体验。”

  从交河故城的千年回响,到坎儿井的不竭流淌,再到如今教室里的郎朗书声,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与精神主线始终贯穿——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现实生活的生动实践,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华情 高昌行”研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持续优化,这一立足火洲大地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必将实现示范引领作用,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和“文化润疆先行区”建设贡献“高昌经验”,助力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崭新篇章。未来,期待看到更多新疆青少年行走于天山南北,在历史的深处找到认同的根基,在时代的浪潮中明确奋斗的方向,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汇聚起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磅礴青春力量。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