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献策城市更新与公共艺术融合之路
10月18日,哈密市召开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更新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文化遗产保护、公共艺术、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哈密城市更新的核心路径、公共艺术的在地实践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各抒己见,为这座多民族聚居城市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
在哈密的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重要的一环。中国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宋力锋结合自身多年服务哈密的经历,提出以“场景叙事”活化历史遗产的理念,为哈密城市更新注入文化深度。
中国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宋力锋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在哈密做的六大项目, 他们能够把它有效地利用起来,讲好一个左公的故事,让这些场景,重新让哈密市民能够理解,能够看到,甚至能够触摸得到场景。
中国美协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表示,在地性是公共艺术的灵魂,平民化是其新方向。他还认为,“哈密精神”雕塑以鲜活个案与独特表达,已成为哈密新时代公共艺术的经典范例。
中国美协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说:“我们这次就是一个“哈密精神”的这尊雕塑的树立,实际上就已经开启了哈密精神的这种雕塑成为经典之作,成为哈密的一个精神支柱,也可以成为哈密的一个象征。”
中国建科集团中国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风景园林总设计师李存东认为,城市更新是多专业协同的复杂系统工程,他提出“以人为本”“心向自然”两大设计原则,通过技术协同、历史协同,将对哈密的深度研究与文化技术融入设计,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科集团中国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风景园林总设计师李存东介绍说,他们也要尊重自然,这个历史沉淀下来的,已经存在的,现实的环境,这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也提出,就是叫心向自然这样一种设计理念。内心中的意象怎么样去表达,通过他们专业化,能够把这些想法理念,把它物化,成为他们的设计,再达成最终的一个实践的效果。
此次座谈会上,专家们的观点聚焦文化传承、艺术赋能、规划落地与产业融合,为哈密城市更新与公共艺术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随着各项建议逐步转化为实践,哈密将以更具文化底蕴、更富艺术活力、更贴合民生需求的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李旭光 杨宏建 赵嘉慧 刘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