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助力医疗技术提升 特克斯县医院成功开展首例支气管镜检查
近日,在江宁援疆专家冯艳明主任的精准指导下,特克斯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首例支气管镜检查。这不仅填补了当地该项技术的空白,更标志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了突破性提升。医疗援疆作为国家推动新疆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正通过援疆专家的技术赋能持续释放活力。
此次接受检查的是一位因重症肺炎紧急入院的老年男性患者,病情进展迅猛。尽管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立即启动了抗感染与呼吸支持方案,但传统吸痰方式无法清除深部气道痰液,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持续加重,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危急时刻,呼吸内科专家冯艳明主任连夜参与多学科会诊。凭借丰富的支气管镜操作经验,他敏锐判断:痰液引流障碍是病情迁延的核心症结,必须实施内镜介入治疗才能打通“生命气道”。
与常规诊疗不同,支气管镜可在直视下清除气道分泌物、采集病变组织标本,兼具诊断与治疗双重价值。针对该患者呼吸功能差、耐受度低的特点,冯主任创新采用了“阶梯式操作法”:先通过局部麻醉减轻刺激,术中实时监测血氧与心率变化,配合高频通气技术维持氧供,最终历时40分钟安全完成了镜下吸痰与灌洗治疗。
术后24小时,患者痰液引流显著改善,体温回落至37.8℃,血氧饱和度提升至95%,感染指标较术前下降40%。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为患者赢得了救治先机,更验证了支气管镜技术在基层重症救治中的关键作用。
此次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患者而言,无需长途转诊即可获得精准诊疗服务,显著降低了救治成本与就医风险;对医院而言,成功掌握呼吸内镜核心技术,推动呼吸内科从“对症治疗”向“精准诊疗”转型。据冯艳明主任介绍,后续将通过“1+3”带教模式(1名专家带教3名骨干医师),计划3个月内实现该项技术常态化开展。
在设备调试与操作培训过程中,冯主任毫无保留地传授了“镜下解剖定位”“并发症应急处理”等实战经验,指导医护团队完成了从理论学习到模拟操作的全流程训练。目前,医院已组建专项技术小组,配备了Olympus电子支气管镜系统,为持续开展镜下活检、介入治疗奠定了硬件基础。
此次首例支气管镜技术的成功落地,是医疗援疆“输血”与“造血”并重的生动实践。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本土化转化,特克斯县人民医院正加速构建呼吸疾病诊疗新格局,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