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新韵响天山 铁路货运增长促民生
当1—9月新疆铁路货运发送量以1.85亿吨、同比增长7%的成绩收官,这组数据不仅是铁路运输能力迅猛增长的直观体现,更成为新疆经济稳健前行的“晴雨表”。从班列提速到智慧通关,从基建升级到专列保障,新疆铁路部门以实打实的举措,在广袤西部织就了一张“通内外、降成本、保民生”的物流网,让铁路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引擎”。
运输提速,让“时效”追上民生与市场期待。物流的速度,直接关系着民生的温度与企业的效益。新疆铁路部门精准锚定“时效痛点”,用提速破解运输难题——三坪站至西安国际港的快递电商班列,时速从90公里跃升至120公里,10小时的时间压缩,让新疆的葡萄干、巴旦木能更快端上内地民众的餐桌,也让沿海的家电、服饰加速走进天山脚下的家庭。精霍铁路、南疆铁路阿喀段货车时速提至90公里,“多拉快跑”的改变为煤炭、化工企业卸下了“运输包袱”,将降低的物流成本直接转化为产品的价格优势。从电商商家的“发货焦虑”到工厂车间的“原料保障”,铁路速度的提升,让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都得到了及时回应。
基建赋能,用“硬支撑”筑牢物资保供底线。要实现物流畅通,坚实的基础设施是根基。面对阿拉山口铁路口岸散堆装货物“扎堆”到港的难题,新疆铁路部门通过改造专用装卸线,将每日装卸能力提升7700吨,让“快装快卸不积压”从承诺变为现实。这一升级,让进口的矿产资源能更快输送到疆内工厂,保障了工业生产的“原料供应”。针对煤炭、粮食等重点民生物资运输,新疆铁路部门进一步挖潜,扩大重去重回循环列车规模、推进“增吨满轴”运输、开行集装箱粮食专列,把运力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当寒冬前的供暖煤炭通过铁路源源不断运抵小区,当秋收后的粮食顺利送入储备库,这些“看不见”的基建投入,都化作了百姓心中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创新破局,以“新模式”激活通道经济活力。在物流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新疆铁路部门全国首创“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模式,让数据代替货物“跑手续”,车辆周转效率提升20%以上。以往需要多部门奔波办理的通关流程,如今在线上就能完成,企业再也不用为货物滞港浪费时间与成本。同时,铁路部门充分发挥兰新、临哈、格库铁路的通道优势,优化线路布局,让煤炭这一货运“压舱石”的运量持续增长,既保障了能源供应,也为新疆融入全国物流网络搭建了便捷桥梁。这种“智慧+通道”的双重创新,让新疆从“内陆末梢”变身“开放前沿”,为丝路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新疆铁路货运的增长,从来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通过一次次提速、一项项基建、一个个创新,对民生需求予以精准回应,推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未来,随着新疆铁路网和物流体系的持续完善,一条条穿梭在戈壁绿洲间的钢铁巨龙,必将承载更多发展机遇与民生期盼,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铁动力。(韩晟 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