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道”到“枢纽” 新疆双口岸10万列班列见证丝路新活力
10月15日,随着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驶出,标志着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累计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10万列大关。从首列探索到万列驰骋,新疆铁路双口岸以钢铁动脉的韧性与活力,让“中国制造”沿着亚欧大陆桥走向世界,也让“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故事愈发鲜活。
近年来,霍尔果斯站场新增货物换装线、延长到发线,运输组织能力提升超30%;阿拉山口站经兰新铁路精阿二线开通、站场扩能改造等基础设施升级后,接发车时间压缩30分钟,宽轨接运能力提高30%,新建的集装箱换装大库让货物周转效率再上新台阶。数据表明:近5年新疆铁路双口岸年均通行班列超万列,2024年达1.6万列,较2020年增长59%,其中中欧班列占全国五成以上。2025年1至9月,13182列的通行量同比再增9.2%。从“单线通行”到“双线并进”,从“能力紧张”到“高效畅通”,新疆铁路用硬件升级的“加速度”,为中欧班列西通道筑牢了枢纽“硬支撑”,让“中欧班列”跑得更快更稳。
新疆铁路部门以精准调度和跨部门协作打破壁垒,让口岸通行从“串联”变“并联”。通过统筹行车、货运、装卸资源,优化列车运行图,落实“优先换装、优先编组、优先发运”措施。今年7月,阿拉山口站宽轨、准轨单日接发列车均突破24对,霍尔果斯站准轨交接列车创22对历史新高。全国首创的“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模式在霍尔果斯启用,让货物通关时间大幅压缩,车辆周转效率提升20%以上。中哈铁路部门的及时沟通、跨部门的无缝协作,打通国际物流的口岸“堵点”,为保障供应链稳定提供了关键支撑。
近年来,双口岸通行班列的增速不断刷新纪录——阿拉山口从3万列到4万列仅用17个月,霍尔果斯从4万列到5万列不足13个月。从最初的电子产品,到如今覆盖汽车配件、机械设备、日用百货等200余种品类,双口岸搭载的货物,折射出中欧贸易的多元化升级。从阿拉山口口岸的127条线路覆盖21国,到霍尔果斯口岸的90条线路辐射18国46个城市。这些数据彰显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更生动反映出新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前沿,正有力推动“中国制造”与世界市场深度对接,为全球贸易注入持久动能。
从昔日的边陲口岸,到如今的亚欧贸易枢纽。新疆铁路双口岸的每一列中欧班列,都是“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通道能力的持续跃升,新疆双口岸必将以更强劲的枢纽动能,让古老丝路的驼铃声,在钢铁动脉的轰鸣中续写新篇章,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贾海山 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