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台儿庄弹痕 重走沂蒙火线桥——喀什地区统战系统干部和群众赴山东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活动掠影
金秋十月,沂蒙山峦层林尽染。10月16日至17日,喀什地区统战系统干部和群众代表赴山东枣庄、临沂,走进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遗址公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地,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的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与沉浸感悟,学员们从中汲取革命精神的伟力,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踏入庄严肃穆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38级汉白玉台阶铭记着1938年那场震惊世界的浴血保卫战,24根巍峨立柱如擎天之柱,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脊梁。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们依次走过“大战前的形势”“台儿庄歼灭战”“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等展区。珍贵的文物、厚重的历史图片与多媒体史料,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侵略者的光辉历程。全景画馆内,巨幅场景通过绘画、光影与音响的完美融合,将学员们瞬间带到枪林弹雨的战场,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置身于台儿庄大战遗址,面对断壁残垣上斑驳的弹痕,学员孔振久久驻足,深有感触。他说:“这里的每一处遗址都是一部鲜活的史书,无声诉说着民族团结、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这正是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
在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其红色战旗式建筑巍然屹立,外墙镶嵌的19.47万颗子弹壳,无声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决战。在镌刻着3.2万余名烈士英名的纪念墙前,学员们庄严肃立,致以崇高敬意。实物展区内,锈迹斑驳的枪械,无声地诠释了“军民同心、其利断金”的制胜密码。学员伊斯拉木·吾吉深情地说:“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生命和鲜血托举的胜利。它深刻启示我们,统战工作必须深深植根于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汇聚起推动发展的最广泛力量。”
走进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涤荡着学员们的心灵。明德英纪念馆内,一位普通农妇以乳汁挽救八路军伤员、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实景雕塑,令在场者无不动容;“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42名革命后代却痛失4个亲孙的泣血事迹,引得学员们热泪盈眶;“女子火线桥”情景再现区,32位沂蒙妇女用柔弱身躯和自家门板架起生命通道的画面,生动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真谛。“红嫂们用平凡的双手书写了伟大的传奇,这份精神跨越时空、直抵灵魂深处。”学员库尔班·玉苏普说,“我要将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回喀什,化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研学期间,学员们结合所见所闻,畅谈感悟、分享红色故事。在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交流中,大家对革命历史的理解愈发深刻,彼此的情谊也愈加浓厚。学员们一致认为,此次红色研学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它不仅重温了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更让新时代统战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变得无比清晰。(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文军 通讯员 范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