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苏韵伊情”南京交流之旅 厚植民族团结“家国情”

“苏韵伊情”南京交流之旅 厚植民族团结“家国情”

2025-10-22 12:37:49 来源:特克斯县融媒体中心

  10月17日至20日,由江苏援伊·南京江宁工作组联合特克斯县委统战部精心组织的“苏韵伊情”-“中国心”同心铸魂交流团,在结束北京的研学之旅后,奔赴古都金陵,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溯源、文化浸润与精神淬炼的沉浸式交流之旅。代表们在秦淮河畔的历史回响与扬子江畔的时代脉动中,共同筑牢“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根基。

image

  四天时光里,交流团循着时光脉络,踏访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等历史坐标,在南京博物院沉浸式鉴赏从史前陶器到明清书画的文明瑰宝,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雨花台烈士陵园接受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其间特别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上,江苏专家以“历史基因+当代实践”的鲜活案例,为成员们解码民族团结的“江苏密码”。

  在中山陵祭堂穹顶下,成员们凝视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匾额,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呐喊仿佛穿越百年风云。漫步明孝陵,朱红宫墙与石刻神兽间流淌的明清气韵,让特克斯镇阔布社区主任茹玛娜不禁感叹:“这延续六百年的建筑史诗,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南京博物院展厅内,“竹林七贤”砖画的飘逸线条、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的温润光泽,让教育工作者们仿佛触摸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血脉根脉。

  特克斯县特克斯镇阔布社区主任茹玛娜说:“‘天下为公’的理念,与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image

  特克斯县高级中学教师乔丽盼·波兰拜感慨道:“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如今各民族和睦相处,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黑色花岗岩遇难者名单墙前,低垂的头颅与凝固的空气共同构筑起庄严肃穆的默哀仪式。泛黄的孩童虎头鞋、幸存者泣血证词录音,让特克斯一中教师刘凤兰红了眼眶:“教科书上的文字突然变成掌心的温度,此刻才真正懂得‘和平’二字重逾千钧。”

  雨花台烈士陵园高耸的纪念碑前,成员们敬献白菊,乔丽盼·波兰拜在赵一曼烈士遗书展前驻足良久:“这份穿越烽火的家国情怀,与我们守护民族团结的初心一脉相承!”专题讲座中,专家以南京云锦“经纬交织”的工艺智慧,生动阐释“四个与共”理念的深刻内涵,引发成员们强烈共鸣。

  特克斯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凤兰告诉记者:“作为老师,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到与孩子相关的遗物、听闻遇难同胞故事时,内心满是沉重与责任,深刻感受到‘历史’不再是课本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伤痛记忆,‘和平’是各民族携手守护的珍贵果实。”

  这场跨越天山与长江的文化对话,最终凝聚为沉甸甸的行动共识。成员们带着《侨声分享稿》创作计划、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等实践成果返程。正如特克斯侨联副主席陈佳所言:“当侨界代表在雨花台感悟信仰力量,当教育工作者在博物院触摸文明根脉,‘中国心’已成为连接天山南北的精神纽带。”据悉,交流团返疆后将启动“民族团结微课堂”巡讲,让南京之行的收获转化为推动特克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特克斯县侨联副主席、秘书长陈佳说:“此次交流特意纳入侨界代表,是想让大家跳出地域局限,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厚度与精神力量。侨界朋友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生命线’的真谛——唯有各民族同心协力,国家才能强大,海外侨胞腰杆才能更硬。后续将整理交流见闻形成‘侨声分享稿’,通过侨联平台传递给海内外侨胞,以‘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度凝聚共识,为家乡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连心桥’。”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