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实干争先 向“新”而行 | 塔城地区沙湾市:残膜回收“加速度” 守护农田“好生态”

实干争先 向“新”而行 | 塔城地区沙湾市:残膜回收“加速度” 守护农田“好生态”

2025-10-30 20:19:31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10月30日电(马金明 邓玺康)眼下,随着各类农作物秋收工作接近尾声。塔城地区沙湾市积极推进棉田残膜回收工作,治理棉田白色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日,在沙湾市大泉乡叶家湖村已经完成棉花采收的棉田里,一台大型拖拉机轰鸣作响,牵引着一台秸秆粉碎残膜回收一体机来回穿梭,将秸秆粉碎还田的同时,也把附着于地面的残膜精准卷起、打包回收,所过之处的残膜几乎被全部清理。

  农机手苏金有说:“今年的这种残膜回收一体机工作效率也挺高的,平均每天能干300亩地左右,回收率比以前的机型有所提高,它的残膜回收率能达到85%以上,效果挺好的。”

  在引进使用新型残膜回收一体机的同时,沙湾市还积极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将原来0.008mm左右的地膜,更换为0.012mm以上的加厚地膜,有效提高残膜回收率,从源头上管控“白色污染”。

  沙湾市大泉乡叶家湖村种植户成喜忠说:“近几年,我们用的是加厚地膜,回收起来不容易破碎,而且用的新型残膜回收机,回收率还高。国家给了相应的补助,减轻了我们种地人的负担,现在地里面很干净,明年我们春耕心里更踏实。”

  沙湾市作为农业大市,每年使用地膜进行种植的土地面积在210万亩左右。残膜累积导致土壤板结、作物减产,是困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沙湾市将残膜回收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工作,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引进先进残膜回收机械、落实地膜和农机补贴政策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户使用便于回收的加厚地膜,提高残膜回收率。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政府主导、村级组织、群众参与、网点回收、集中处理”的综合回收利用机制,让农田残膜从“环境包袱”变为“资源财富”。

  截至目前,沙湾市拥有各类残膜回收机322台,其中198台为2025年新购进的新型残膜回收机。32个残膜临时堆放点,已全部投入使用。四家残膜加工再利用企业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预计11月初正式投产。

  沙湾市农业农村局能环办主任卢耀友说:“后期,我们也会紧盯企业投产进度,发挥‘企业+网点+农户’的联动机制,让回收的残膜能够快速地转运至企业加工后再利用。同时,加强残膜回收后的田间巡查,确保回收质量不打折扣,真正实现‘回收全覆盖、治理见实效’,持续守护好沙湾的每一寸良田,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编辑:袁晶】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