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盖提县:胡杨节里藏满丰收密码颗颗红枣解锁丰收新图景
金秋时节,胡杨染金,硕果飘香。近日,第六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在麦盖提县盛大开幕。这场集文化展示、旅游推广、丰收庆祝于一体的盛会,不仅为麦盖提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以独具匠心的农作物艺术展品,生动展现了麦盖提县农业丰收的喜人景象,让八方宾客沉浸式感受丝路文化魅力与乡村振兴活力。
活动现场,一组组以红枣为核心,棉花、核桃、枸杞、玉米等农作物为点缀的艺术作品格外吸睛。“万里江山图”气势恢宏,枣龙灵动鲜活,“天下第一枣”造型夺目,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赏、拍照打卡,定格这份独特的丰收之美。

“这幅‘万里江山图’从头到尾没用到一滴颜料,用的都是当地的红枣、棉花、枸杞等农作物,所有原料均来自当地今年的新收成,既是艺术创作,更是麦盖提县农产品丰收的‘硬核’展示。”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党建办干部周胜说道。

在麦盖提县的农业版图中,红枣产业无疑是丰收的“领头雁”。如今,这片土地上的红枣种植已从“靠天吃饭”走向“科技赋能”,从“单一卖果”迈向“全链增值”,书写着现代农业的丰收故事。
走进央塔克乡哈曼阔依地村村民吾拉依木·吐尔洪的红枣园,连片的红枣树整齐排列,树枝上挂满红彤彤的果实。“以前种红枣,浇水全靠漫灌,病虫害也多,亩产量最多500公斤。现在不一样了,政府给我们配了滴灌系统,还有农技专家定期来指导,今年亩产量突破800公斤,而且红枣糖度也很稳定。”吾拉依木·吐尔洪一边检查红枣吊干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麦盖提县通过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包装、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已建成30万亩红枣核心区,预计今年总产量达15万吨,产值突破13亿元。
“麦盖提县央塔克乡有着‘红枣小镇’之称,此次借助胡杨节的流量优势,红枣不仅成为艺术展品的‘主角’,更通过展销会、直播带货等形式打开了更广的销路。下一步,央塔克乡将持续深耕‘科技赋能、龙头带动、品牌引领’发展路径,组建科技服务小队、开设田间课堂,把科学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筑牢产品品质根基。同时,依托重点企业,推进红枣深加工升级,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拓宽枣农增收渠道,并深挖本土特色内涵,借助电商平台、展销会等多元渠道,让麦盖提灰枣走向全国。”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干部韩金阁说道。
产业的丰收从来不止于田垄间的硕果,更在于产业链条的“节节攀升”与价值的“层层叠加”。近年来,麦盖提县以打造“全疆优质有机红枣产业基地”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从“卖原料”到“创品牌、深加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成功引进39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构建起从初级分拣到高端制造的产业矩阵,更持续深挖红枣价值,在产业链延伸上不断突破。如今,麦盖提县的红枣早已跳出“新鲜果实”的单一形态,变身成为丰富多样的红枣酒、红枣醋、红枣酵素、红枣饮料等特色产品,这些经过精细研发的深加工产品,不仅让红枣的附加值实现数倍提升,更构建起“红枣种植—加工生产—废料利用”的生态链循环,真正实现“一颗红枣浑身是宝”,让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新疆慧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静说道:“公司刚开始年加工量在0.8万吨左右,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生产线不断提档升级,生产力大幅提升,年产量从原来的0.8万吨提升到1.5万吨。同时,公司还致力于研发新产品,不断提升麦盖提灰枣产业附加值。目前,公司拥有枣酒、枣醋、枣酵素,以及最新品种‘枣黄金’等产品,这一系列的深加工产品,不仅提高了麦盖提灰枣的产品附加值,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红枣的满枝盈红,正是麦盖提县全域农业丰收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麦盖提县紧扣“稳粮、优棉、强特色”的农业发展思路,通过精准施策推动各类农作物提品质、增产量,成功绘就“粮棉根基稳、特色产业兴”的全域丰收图景。面向未来,麦盖提县将继续锚定自身资源优势,以节庆活动为纽带,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深化农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让丰收的红利覆盖更多群众,让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阔。(麦盖提县融媒体中心陈雪梅李萍供稿)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