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子石化:克服疫情影响 多举措保证客户服务质量
中新网新疆新闻11月4日电 (赵贞 张宝林)11月4日上午9点,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研究院合成树脂应用研究所的副所长杨帆早早来到了办公室,认真查阅电脑资料后,拨通了电话:“潘工,您好,您说的关于HPR1018HA在加工重包装袋中出现鲨鱼皮的问题,是由于加工温度过低引起的,您可以试试提高10℃左右的加工温度。”

独山子石化研究院合成树脂应用研究所副所长杨帆(左)正在和同事进行产品试验。李凤琪摄
杨帆所在的独山子石化在新疆,早上正常上班时间是九点半,但他常常七八点就被外省区的客户电话吵醒,有时候都顾不上吃早餐就到单位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
“客户就是‘上帝’,客户使用我们的产品中遇到了问题,我们必须第一时间解决。”杨帆说。
近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人员流动困难,产品推广及销售面临极大挑战。独山子石化研究院合成树脂应用研究所在公司营销调运部等机关处室的支持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克服现场调研走访、应用指导减少的情况,积极使用线上会议推介、视频/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为客户及销售企业提供“立体式、全方位”技术支持服务。
2021年以前,西北某大型重包装膜加工企业100%使用进口茂金属聚乙烯,但由于性价比较低,且来源不稳定,因此有意向使用国产原料进行替代。2022年5月,经西北化工销售公司联络,独山子石化与该企业进行了初次交流。了解到对方需求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薄膜配方实验,研究使用独山子石化高强度茂金属聚乙烯HPR1018HA替代进口产品的可行性。期间,独山子石化定期组织电话回访。当了解到HPR1018HA在替代进口同类产品时出现加工参数与原料物性无法匹配等问题,独山子石化克服出行受限问题,会同西北化工销售,与该包装企业多次进行视频会议,积极转化实验室研究成果,最终于2022年7月成功替代了国外进口同类产品,并迅速固化了基于HPR1018HA的重包膜生产配方。截至目前,该企业使用独山子石化HPR1018HA生产的重包膜,已在多家煤化工、石化企业等终端客户成功应用,HPR1018HA累计使用量达1300余吨。

独山子石化公司茂金属聚乙烯产品生产的棉花打包膜。杨帆摄
棉花打包膜是实现棉花机采的关键一环,一般配套进口采棉机使用。据农业农村部的消息,目前超1万台(套)采棉机已成为新疆主要棉花采摘方式,全疆棉花机采率已经超过75%。2021年以前,棉花打包膜主要使用进口聚乙烯进行加工,原料成本较高,价格居高不下,加重了疆内棉农的负担。为解决国产聚乙烯原料迟迟无法在棉花打包膜配方中实现良好应用等问题,独山子石化通过调研、走访,及定期视频交流、跟踪等方式,最终摸清了棉花打包膜的使用环境、使用条件,并根据实验室配方研究成果,先后于2021年、2022年7月在东疆及兵团两家棉包膜生产企业成功应用基于独山子石化茂金属聚乙烯系列产品等树脂原料开发的国产配方,加工的薄膜各项物性得到用户认可。截至目前,已有近500吨茂金属聚乙烯产品被成功应用于棉花打包膜加工。
“加强客户服务管理、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是企业拥有优质客户、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市场份额持续增长、量效齐增的保障。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在竞争日趋严苛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将继续以提质增效为工作重心,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全方位做好产品的研发、推广工作。”杨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