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一周年:建设活力涌现、硕果累累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玲)自贸试验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产业集聚发展的“增长极”、扩大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乌鲁木齐片区不断推进制度型开放举措,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带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11月22日,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围绕促进经贸合作、创新通关便利化措施、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实现兵地联动等方面成效进行了介绍。
乌鲁木齐片区经贸投资合作成果丰硕
乌鲁木齐片区面积134.6平方公里,占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179.66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三,由6个功能区块组成。
一年来,乌鲁木齐片区聚焦打造与中亚等周边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功能定位,持续扩大重要开放平台的发展能级,经贸投资合作成果丰硕。
乌鲁木齐市商务局(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市口岸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闫峻介绍,今年1月-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3.5%,其中,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2.3倍,市场采购贸易是2023年全年的15.3倍,“乌鲁木齐片区以不到百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市57.7%的外贸进出口份额,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推动乌鲁木齐市外贸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乌鲁木齐片区持续加大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招商力度。今年1月-10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2倍,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2倍。
乌鲁木齐片区对外交流、展示形象、宣传推介、扩大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出海”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稳步加快。
闫峻说,将聚焦贸易创新发展,丰富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本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和矿产品、先进技术产品进口的规模,不断增强外贸发展动能;围绕口岸经济建设,加快面向国内及中亚地区的航材交易、分拨、集散等产业发展,扩大航空口岸进口货运业务门类,积极助推贸易质升量稳;发挥好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区等开放平台优势,搭建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东南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商协会组织联络渠道,加速推进“硬联通”“软联通”,真正实现向西开放“心联通”。
乌昌海关创新打造便利化通关平台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乌昌海关以监管制度创新、通关模式革新,持续释放乌鲁木齐片区政策、产业、贸易的叠加优势,打造便利化通关平台,助力乌鲁木齐片区成为五大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乌昌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马小龙介绍,在促进贸易通关便利化,打造综合物流枢纽方面,全力支持乌鲁木齐片区跨境物流枢纽建设,在全国首批开展铁公多式联运改革试点,“乌鲁木齐—喀什—乌兹别克斯坦”线路纳入全国首批铁公联运试点运行线路之一,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落户全国第二个IRU认证的TIR集结中心。随着“属地直通”“铁路快通”等通关模式的有序推开,“天山号”“图定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推动“一带一路”向西通道提速升级。
在海关监管制度革新,增强产业进出口韧性方面,坚持创新驱动和制度革新,首批“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的进口铜精矿落地;创新保供稳链的“一站式”监管,西北地区首个“两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落地;积极推进全疆首单保税租赁、保税展示等新业态落地,“保税+”业务实现扩容增量。在推进民族医药等特色产业出口的同时,扩大新增中亚国家中药材、农产品的进口准入,不断服务促进乌鲁木齐片区产业提速升级。
在智慧海关建设,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方面,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升级3.0版本,新增农副产品快速通关、中国中亚区域生物安全合作管理平台等地方特色应用,填报数据从105项压缩为最少9项,已服务8000余家企业。
马小龙介绍,乌昌海关将进一步落实《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海关支持和促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坚持创新引领,发扬首创精神,搭建更为高效的贸易便利化平台,以海关之“智”服务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
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改革创新发展试验田,乌鲁木齐片区拥有“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先发优势,一年来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不断深入。
闫峻介绍,市场环境方面,落地“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以及食品经营许可“证照同办”等改革试点,深化简易注销退出制,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等环节更加规范有序;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双随机”融合监管,试行经营主体触发式监管,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涉企监管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政务服务方面,开发智能审批、秒批秒办、信用+、码上办等技术模式,依申请类事项网办率达到91%,推广延时、错峰、“7x24全天候不打烊”等服务机制,“即办件”占比提升至37%,审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76%以内。承接自治区第一批20项下放经济社会管理事权,实现线上线下全面办理。
投资保障方面,印发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外商投资促进办法,设立外商投资政务投诉热线和网上投诉申诉平台,揭牌首家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外商投资保障机制不断健全;承接企业境外投资备案权限,启用境外投资电子证照,设立对外投资“一站式”服务窗口,境外投资服务便捷高效。
金融开放方面,全疆首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汇款业务、资本项下收入线上收汇、货物贸易项下外汇收支名录登记业务、NRA账户不落地结汇业务落地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效率有效提升;首支境外债、西北五省区首笔莲花债先后发行,企业海外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新增与土耳其、塔吉克斯坦等8个国家建立代理行关系,新增12个同业往来账户,本币跨境和国际清算服务网络日益丰富。
涉外服务方面,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海外人才服务中心)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出入境业务办理、政策法规咨询等高频业务“一站式”服务,满足外国人在乌工作生活、医疗教育等多样化需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承载商事仲裁、商事调解、司法服务和外国法律查明等6大功能板块,一站式全流程国际争端处理和法律服务逐步完善。
实现兵地联动、深化产业融合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乌鲁木齐片区兵团第十二师功能区块围绕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加工基地和临空临港产业融合区建设,集聚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与安防等五大产业,在3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兵团第十二师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彭燕介绍,当前,兵团第十二师功能区块内有经营主体6627户,其中新增979户,显示出市场活力和企业信心。特别是在外贸方面,1月-10月完成进出口贸易额约13.38亿美元,同比增长2.4倍,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在落实自治区、兵团及乌鲁木齐片区改革试点任务中,主要聚焦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金融合作、人才服务、法制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联动,形成36项首创性创新工作成果,同步梳理项目审批“双线并行+拿地即开工”新模式、九鼎农发集团“果蔬出口服务平台+监管查验前置+属地直通”新模式等6项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今后,兵团第十二师功能区块将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与乌鲁木齐片区经济发展建设全面深度融合,持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系统集成、改革创新,高效推动更多的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落地生效。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着力构建高效跨境贸易生态圈,动态调整服务企业措施、开放举措,走“精品”之路,创兵地融合的典型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