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昌吉国家高新区:点燃创新“动力源”

昌吉国家高新区:点燃创新“动力源”

2025-11-16 17:03:53 来源: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在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高新区),创新的脉搏正强劲跳动。走进园区,繁忙的研发场景、高速运转的智能化生产线、落地转化的前沿科技成果,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发的创新图景。在这里,高新技术企业共同构成驱动区域经济向“新”而行的核心力量。

  昌吉国家高新区聚焦创新驱动、龙头引领、精准服务三大关键,靶向培育创新主体,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达30家,预计年底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可达86家。这些企业贡献了园区94%以上的社会研发经费,成为创新赛道上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小企业撬动大民生

  11月7日,位于昌吉国家高新区小微企业创业园的新疆禹拓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拓物联)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赶制一批一体式地下水资源管控装置。在禹拓物联水资源管控大屏上,无数光点实时闪烁,清晰勾勒出水资源流动的脉络。“你看,这张‘水网’上的每一个光点,都代表一口井、一片田的实时用水数据。”新疆禹拓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曹永康轻点鼠标,全疆水资源动态一览无余。他介绍,过去农户取水靠经验,如今刷卡看数据,实现了“以电控水、电尽水停”,如同为每块土地配备了精准的“水管家”。

  从采购成品到自主研发,禹拓物联走过了一段关键的转型之路。“市面上的成品功能单一,无法定制。我们必须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曹永康说。如今,企业自主研发的新疆水资源信息管控大数据平台已覆盖全疆17个县市,安装终端2万多套。系统在哈密市伊州区安装运行后,当地地下水位已实现明显回升。

  “园区不仅提供高企认定奖金和研发补贴,还有专家团队‘一对一’辅导申报,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曹永康表示。目前,禹拓物联已手握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和20多项软件著作权,从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放眼园区产业“竞技场”,像禹拓物联这样的企业绝非个例。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更多企业跻身高新矩阵,昌吉国家高新区在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上持续加大力度。强化创新引领,鼓励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品牌、专利、标准、载体建设,以新装备、新工艺、新人才、新平台为支撑点,致力于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老车间变身智能工厂

  数公里外,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铝铝业)生产车间里,机械臂有序挥舞,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人们正为数日后即将发往疆内的订单加紧备货。

  “别小看这根铝边框,它承载的是新疆光伏产业的希望。”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祝金河手持一款银光闪闪的光伏边框介绍。作为新疆首家布局该领域的企业,新铝铝业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专用生产线,成功填补了疆内相关产业的空白。

  针对市场需求,新铝铝业自主研发了75系列、86系列、101系列的高效节能铝合金门窗,新工艺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公司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调整生产策略,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水平。”祝金河介绍。

  从建筑门窗起步,到研发出2000多种铝型材产品,这家2010年落户的福建援疆企业,用14年时间完成了从“协作配套”到“行业头部”的跨越。如今,其产品不仅占据新疆市场份额半壁江山,更远销中亚、俄罗斯。

  “我们每年将营业收入的3%投入研发,丝毫不敢懈怠。”祝金河说。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新疆大学建立产学研关系,推动铝型材产业向绿色、高端迈进。今年7月,企业获评中国绿色建材产品三星认证,成为新疆铝型材行业绿色转型的样本。

  近年来,昌吉国家高新区高度重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这一“硬核课题”,不断健全梯次培育机制,构建“高企培育基础库—高企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库—优质企业提升库”的高精度培育体系。在此基础上,遴选出一批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并发挥其标杆示范和典型引领作用,通过技术结对、产业帮带、产销联动、常态交流等方式,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壮大担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新生力军。

  好土壤育出创新林

  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适宜的生态土壤。昌吉国家高新区深谙此道,将高企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政策、梯队、服务三个维度同步发力。

  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园区围绕高企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开展多轮培训,确保企业“应享尽享”。一场场政策宣讲会,成了企业获取信息的“直通车”。

  培育体系“阶梯递进”。园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科技领军企业”全链条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跟踪、分类指导。今年截至目前,已培育入库企业36家。

  专业服务“陪伴成长”。“我们从材料准备到申报答辩,全程有专家团队辅导,就像有了‘创业教练’。”一位今年新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园区组织的“一对一”上门服务,已帮助多家企业补齐申报短板,提升评审通过率。

  “我们不仅要让企业‘长出来’,更要让它们‘长得好’。”昌吉国家高新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朱丽敏表示,园区下一步将围绕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关键指标,持续筛选潜力企业入库培育,推动创新生态从“试验田”向“丰产田”升级。

  从科技赋能的精准落子,到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再到贴心服务的强力支撑,昌吉国家高新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精度,厚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沃土。未来,随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深度融合,这里的“高新动能”将更具活力,更富竞争力。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刘茜 通讯员 宋华敏

【编辑:孙亭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