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小城展新颜 中国石油帮扶青河县发展奋进路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15日电(崔明明)天山以北,阿尔泰山脉东南侧的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紧邻中蒙边境,高山高寒,土地贫瘠曾让牧民频繁地“逐水草而居”,是典型的“少、边、穷、牧”山区县。2003年,中国石油定点帮扶青河县,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受委托承担具体扶贫任务。20年来,中国石油在围绕产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大力实施帮扶项目建设,致力于输血解困、持续发展,帮助青河县脱贫摘帽,转战乡村振兴。
精准滴灌让贫瘠土地孕育出希望之花
青河地区山道绵延、高低不平,严重制约了耕地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直到2016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9亩,耕地低产、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农民一年辛苦到头,种地的收入仅能维持温饱。
2005年至今,中国石油先后投入资金1849万元,援建青河县8个村落的水利、电灌站项目、渠道改造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解决当地饮水、灌溉问题;复垦20000亩良田,占青河县可耕地面积近六分之一,可耕地经过高效节水滴灌技术改造后,生产耕作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同时也可根除旱涝危害。
青河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海拉提·对山说:“以前大水漫灌的田地如今变成了节水灌溉。以前150元都租不出去的土地,现在一亩地流转费可以达到600元以上,农民高兴得合不拢嘴!”
萨尔托海乡萨尔喀仁村最先实施滴灌项目,每户脱贫户分得30亩土地,由村集体统一发包,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业,种植品种也从过去单一的小麦,扩展到青储、食葵、打瓜等经济作物,六年来收益总计490万元,为每户村民新增收入5.7万元。
农牧食融合发展激活产业振兴动能
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青河县在中国石油的帮扶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打法——建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2022年,中国石油投入600万元援建萨尔托海乡智牧生物饲料厂。项目一期规划年产牛羊精饲料6万吨,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50人以上。生物饲料厂目前有针对各生长阶段牛羊营养需求的产品14种,其建成投用,有助于养殖品质提升、生长周期缩短和生态环境保护,意味着青河县畜牧业逐步改变以往粗放式养殖方式,实现向现代化科学畜牧的转变,对实现百万头牛羊存栏量、提升农牧民畜牧业收入具有积极作用。
据介绍,今年青河县草场的载畜量约为67万,未来计划控制在50万,实施草场畜牧与家庭牧场同步发展,在畜牧养殖方面,全县方向目标是品种改良率达到80%。
2017年以来,中国石油先后投入1000万元,援建两座大型育肥牛棚圈设施。萨尔托海乡克孜勒玉永克村的村民哈德斯·木合热吉紧握住这只“援助之手”,与214户贫困户一道开办起当地第一家养殖合作社,通过“村委+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走出一条“小农户、大市场、高效益”的现代化发展路子,哈德斯自己也变成了致富带头人。
2022年7月,养殖合作社更名青山牧人牛超市,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用西门塔尔牛置换本地褐牛,有力推动了畜牧业品种改良。

青山牧人牛超市。 冉海燕 摄
“牛超市发挥的作用,一是搭建平台,让村民们专业选牛种,二是提供饲养和管理相关的跟踪服务,三是村民们可以把牛放在这里去卖。而且,在牛超市买牛不仅政府有贷款补贴,每一头牛也都配有商业保险,我们做这个牛超市,也是给老百姓服务的一个环节。”哈德斯说。
在多方聚力下,青河县畜牧养殖业逐渐走向兴旺,据统计,青河县牛羊存栏量每年递增7%以上,至2022年牛羊规模突破38.83万头(只)。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2020年、2021年,中国石油在青河县分两期援建的畜牧屠宰基地项目,填补了区域性行业空白,成为阿勒泰地区最有影响的现代化规模屠宰厂。
从一棵草籽、一头牛再到品类丰富的高蛋白肉质品,附加值增高多倍,高质量的“农牧食融合”在这里实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穷窝窝山沟奔向增收致富路
在青河县阿热勒镇喀让格托海村,悄然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足以窥见其凝心聚力奔赴致富路的决心和信心。“收入由以前单一的种植、放牧收入变为‘土地流转费+土地分红+入股分红+民宿收益+工资性收入’5项构成,平均下来村民每年收入1.8万元以上。”青河县委常委、副县长、乌石化挂职干部柴世友介绍说。
喀让格托海村距县城东南8公里,旅游资源优厚,紧邻青格里狼山国际滑雪场、马拉松健康步道、山楂园摄影基地等景区,亦是国道331、省道680的必经之地。这为喀让格托海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以旅游服务业带动村民增收。
早先,为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村庄整体风貌,中国石油在这里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中期建设完成后,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实现生活污水收集、治理与资源化处置,向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之路迈出了坚实一步。
依托自然禀赋,结合地理优势,喀让格托海村打造以“旅游、休闲、娱乐、摄影、土特产”为核心的村级旅游产业集合体,大力发展旅游民宿、强化景区带动,打造乡村旅游“好风景” ,奏响乡村振兴发展“新乐章”。
“如果是纯宣传,老百姓不愿意干的,也不相信做旅游会挣钱,所以我就是带头干。”为了帮助村民增收,喀让格托海村党支部书记托尔托克斯·恰肯带头做起了民宿,除了其负责的牧野小舍外,目前有六户跟着在筹备民宿,预计10月1号之前都完成开业。
大山里的国门医院托举起一方百姓的健康
在距离县城120公里的塔克什肯镇,中国石油援建的青河县中蒙边境国门医院一天一个新变化,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2004年,中国石油为这个离青河县城最远的口岸捐建了塔克什肯镇中心卫生院,解决了方圆二三十公里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目前,塔克什肯镇中心卫生院设有多个诊室、抢救室、换药室等,分区明确,有医护人员28人,配备230种药品,基本满足当地的基础就医需求。此外,这里还链接了县医院、地区医院的医疗资源,可以通过联网实现远程会诊。
“卫生院成立后,镇上的老百姓看病都来这里,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地方病的药品也比较齐全,特别方便,一些蒙古客商也会来买药就诊。”塔克什肯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库丽娜·多巴告诉记者。

7月12日,新疆宝石花医院的专家医生在塔克什肯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义诊。 崔明明 摄
在医疗援助上,一方面,中国石油在服务设施上助力,向青河县8个乡镇基层医疗机构捐赠救护车,受益人群达到67000人,另一方面,中国石油对接医疗专家下乡义诊,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
据了解,国门医院始建于2022年8月,总投资1200万,2023年6月中国石油帮扶投资400万,用于新建大门、围墙、硬化等,预计今年完工,建成后,青河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