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全国首个棉花碳排放领域试点项目获批

全国首个棉花碳排放领域试点项目获批

2025-10-17 22:02:53 来源: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申报的“新疆昌吉棉花产品碳足迹标准化试点”项目正式获批。作为全国在棉花碳排放领域的首个标准化试点,该项目将为推动棉花生产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标准化支撑,也将为棉花碳汇“变现”奠定国家标准基础。

  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布局与低碳生产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占彪研究员领衔,历时3年攻关,系统开展棉花种植环节的低碳技术研究与标准体系构建,着力破解新疆棉田高碳排、低效率等关键瓶颈。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布局与低碳生产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王占彪介绍:“项目将从三方面重点推进,构建覆盖棉花全生命周期的碳监测与核算标准体系,精准量化各环节碳足迹;研发水肥精准调控、秸秆还田与生物炭固碳等关键技术,形成“抑排—增汇—提效”综合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绿洲棉田碳核算模型,科学评估区域减排潜力,制定差异化低碳生产策略。”

  碳汇,简单来说就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浓度。棉花碳汇的关键在于棉花纤维产量的提高和棉秆的高效利用。传统还田方式虽能改良土壤,但也存在病虫害传播风险。而将棉秆高温处理后还田,不仅能有效固碳、改良盐碱地,还可减少约25%的氮肥使用,提升作物产量。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在保障国家棉花供给安全中地位关键。当前,棉田生产仍面临水肥投入高、碳排放量大、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随着国际对低碳产品要求日趋严格,以及“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建立从田间到产品的碳核算体系,已成为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未来,新疆棉花除传统销售渠道外,还可凭借碳汇价值获得额外收益,为棉农开辟增收新渠道。王占彪表示:“我们正围绕秸秆炭化、肥料优化、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系统推进研发,全面推动棉田减排增汇,并积极探索碳汇价值的市场化转化路径。这条绿色低碳路径将推动棉花产业从‘追求高产’向‘绿色高效并重’转型,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张童桐 华丽 刘昊清 刘华报道

 

【编辑:孙亭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