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学国际研讨会开幕 多国专家共商丝路保护

10月18日,吐鲁番学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七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吐鲁番市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刘健 摄
丝路新韵,文润火洲。10月18日,吐鲁番学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七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吐鲁番市开幕。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文物局、吐鲁番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70余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丝路明珠”,共话吐鲁番学研究新成果,共探丝路文化保护与发展新路径。

图为市委书记文天平致辞。 刘健 摄
市委书记文天平,自治区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志成,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学研究中心教授皮特·茨默,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西尔艾力・外力主持开幕式。
文天平代表吐鲁番市四套班子向与会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吐鲁番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致以衷心感谢。文天平说,举办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既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吐鲁番学发扬光大的学术盛会。吐鲁番学熔铸古今、博大精深、贯通中西,在中外学术机构、专家学者潜心研究和弘扬传播下,成果丰硕、蓬勃发展、名扬四海,已由“残卷散轶”全面“复原新生”、已由“西域孤证”蝶变“丝路文明”、已由“冷门绝学”成为“国际显学”。奋进新征程,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紧跟时代步伐、勇担历史使命,生动阐释历史价值,共同探寻民族融合密码;深入发掘时代价值,共同凝聚向上向善力量;充分彰显文化价值,共同推动赓续传承创新;精彩展现世界价值,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推出更多有创新、有突破、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让吐鲁番学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以文化软实力赋能吐鲁番现代化建设。

图为自治区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志成致辞。 刘健 摄
周志成表示,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之地。由此孕育而生的吐鲁番学,早已超越地域界限,成为一门备受国际学术界瞩目的“显学”。深入挖掘和阐释吐鲁番学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站在二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期望吐鲁番学研究院能继往开来,守正创新,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让吐鲁番学这颗学术明珠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图为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学研究中心教授皮特·茨默致辞。刘健 摄
皮特·茨默说,当前,吐鲁番学正处于研究领域逐步整合与统一的关键阶段。我们期待能持续发掘更多像西旁景教寺院遗址、柏孜克里克石窟等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文物遗址,为开展系统性、专题性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实物佐证与研究载体。我坚信,本次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必将成为凝聚全球研究共识、整合各方学术资源的重要契机,更将为我们开启吐鲁番学研究的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致辞。 刘健 摄
荣新江表示,吐鲁番是一个“聚宝盆”,拥有比敦煌更多的考古遗址,不断出土新的文书与文物,所以吐鲁番学的前景更加广远、吐鲁番学的后劲更加强劲,有学界的共同努力,有吐鲁番人的奉献精神,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吐鲁番学定会与敦煌学“比翼齐飞”。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愿意与吐鲁番学研究院、吐鲁番市文物局等精诚合作,共同打造吐鲁番学的研究高地,让吐鲁番学迈向更加辉煌的新天地。
据悉,本次研讨会以“打造吐鲁番学研究新高地:诠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主题,设立考古文博、语言·宗教艺术、历史文献、文物保护4个分组,涵盖吐鲁番出土历史、宗教、语言文字资料所体现的中华文明元素等8个重点领域,中外专家学者云集,引领前沿学术成果,出席外宾创历史新高,吸引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专程参会,有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研究院等54所国内高校和院所积极参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大英博物馆等18家全球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远道而来。大家将围绕主题深入探讨学科前沿话题,发布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再现千年丝路交往交流交融盛况,全方位推动文物保护、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李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