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的工钱回来了!
“法官,这36550元是我们一大家子的活命钱啊!活干完了,人找不着了,电话怎么打都不接,我这心里真是又凉又堵!”近日,在新疆伊宁市人民法院托格拉克人民法庭原告杨某说起被拖欠的劳务费,情绪难以平复。而对面的被告张某则面露难色,反复解释:“法官,我也不是故意的啊,不是恶意拖欠,我们家也有我们的难处……”
这场纠纷源于2024年4月签订的一份欠条协议。原、被告双方系劳务关系,早在去年便签订了协议,由杨某为张某提供劳务。然而,工程结束后,约定的36550元工费却迟迟未能结清。杨某多次催要,对方从一开始的拖延发展到最后直接“失联”,拒接电话。被逼无奈的杨某只得请求法院判决张某支付全部欠款。
庭审中,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一度陷入僵局。杨某诉说养家糊口的艰辛,张某则陈述自家的实际困难。眼看一场“拉锯战”不可避免,主持调解的法官张鹏宇站了出来,他没有简单地就案办案,而是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杨某,你的焦急我们非常理解,血汗钱必须得到保障。”张鹏宇首先安抚原告杨某的情绪,肯定其诉求的合理性。随后,他又转向被告张某,语气严肃而恳切:“张某有困难可以陈述,但绝不能以‘失联’的方式逃避法律责任。”
张鹏宇的一席话,打破了僵持的局面。张某的态度有所软化,表示愿意支付欠款,但恳请法院考虑其自身资金现状,允许延期。
抓住这一契机,张鹏宇趁热打铁,引导双方寻求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经过几轮沟通与协商,张某当庭主动提出了两种具体的调解方案,供杨某选择。一是将劳务费36550元分两期支付,第一笔16550元于2025年10月15日前支付;第二笔20000元于2026年4月15日前付清。二是2026年2月15日前,将36550元劳务费一次性支付完毕。
最终,在法官的见证下,杨某经过权衡,选择了其中第二种方案,双方当场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
一场看似难以化解的纠纷,在法官倾情、倾力的调解下圆满落幕。这不仅让杨某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也让张某得以喘息,积极筹措还款,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依力哈木·吐尔汗江)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