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来的骆驼队行程过半 跋涉69天抵达武威
驼铃悠扬,踏破风沙。10月29日上午,从新疆巴里坤县出发的“东天山骆驼队”,历经69天的艰苦跋涉,顺利抵达甘肃武威市。截至目前,这支由33峰骆驼、20余人组成的队伍已完成1400多公里行程,标志着这场全程约2700公里的重走丝绸之路之旅正式过半,古老丝路的当代叙事,正在驼蹄印中持续铺展。
“踩在武威的土地上,就像摸到了丝路的‘腰脊’。”东天山骆驼队队长蒋晓亮难掩激动,他直言:“武威是河西四郡之首,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也是在这出土的,这儿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
东天山来的骆驼队队长蒋晓亮说:“已经行程将近过半了,心中非常激动。8月22号,我们从新疆哈密巴里坤出发,今天已经是第69天,我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一路呢也让这个河西人民的热情包围着。”
回溯这69天的旅程,温暖与考验始终交织。蒋晓亮回忆,队伍从巴里坤出发时,就受到当地哈萨克牧民的热情欢送;踏入河西走廊后,甘肃民众的热烈欢迎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更让队员们时时被感动:“特别是到了肃南明花乡,裕固族牧民自发组织起来欢迎我们,他们说看到了父辈的身影,这份热情太打动人了。”
东天山来的骆驼队队长蒋晓亮说:“可以说这场活动是最硬核的一场文化远征,本来我们计划就是说按期到达洛阳的,因为这个每过一处,受到了这个民众的欢迎,大家都希望看到我们骆驼队,所以说这个时间比原计划要推迟了20 天左右。”
新疆段的高温炙烤着骆驼蹄掌,河西走廊突发的12级沙尘暴险些让队伍迷失方向,无人区断联时,队员们只能靠补给车与卫星电话艰难脱困。但69天的朝夕相伴,也让队员与骆驼生出了深厚默契——骆驼见了队员会主动蹭脸,队员每天出发前,都会仔细检查每峰骆驼的蹄子和粮草,这份情谊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东天山来的骆驼队队员汤雪佳说:“我是从甘肃的瓜州开始加入骆驼队,骆驼队当时到瓜州以后,我就感觉很震惊,大家有这种重走丝绸之路的这种勇气和这个信心,我感觉非常棒,所以我就加入了,感觉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一个行程啊,挑战自己,感受这一路的丝路文化,感受当地的人文特色,历史,让我真的是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以及历史文化,感觉很有意义,非常棒。”
骆驼队的到来,也让武威当地满是欣喜与期待。当天上午,一系列精心筹备的欢迎活动接连展开——悠扬的西凉乐舞精彩上演,身着古装的“凉州大将军”现场核验驼队的通关文牒,西凉乐舞表演者还向驼队赠送了凉州特产。
此外,驼队队员还受邀品鉴了面皮子、新鲜水果、凉州大月饼、油饼子卷糕、三套车等凉州特色美食,在味蕾间感受武威的风土人情。作为武威当地特色美食代表,武威市凉州区“古凉韵·三套车”负责人卢鹏元,也为骆驼队准备了专属心意。
武威市凉州区“古凉韵·三套车”负责人卢鹏元说:“欢迎东天山骆驼队的团队来到我们大美凉州武威,我们准备了我们地标性美食三套车迎接,今天也让我看到了巴里坤人民的热情和他们重走丝绸之路的这种精神与信仰。”
除了传递跨地域的情谊,这支骆驼队更成了“流动的文化使者”。69天的行程中,他们每到一地,都会用短视频记录旅途点滴,目前已收获数百万网友关注。蒋晓亮说“在酒泉时,当地老乡看到我们的骆驼队,主动送来水和馍馍,还拉着队员聊自家祖辈走丝路的故事,这种跨越地域的共情,比任何宣传都有力量。”
东天山来的骆驼队队长蒋晓亮说:“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一个就是说民众对我们的期待,还有我们都是这个从咱们新疆走出来的啊,代表的就是新疆人的形象,我们一路会这个追寻着过去古人的足迹,一直走到洛阳。”
目前,骆驼队正在武威短暂休整,待交流活动全部结束后,他们将继续踏上东行之路,在古老丝路上续写属于当代人的“驼铃传奇”。(程仕海 向德玄)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