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花帽” 心装百姓:驻村干部陈建军的八百个日夜
10月31日清晨,伊州区天山乡榆树沟村寒意渐浓,陈建军一如既往地出现在校车等候点。他一边细心叮嘱孩子们注意保暖,一边整理着他们的书包。穆哈麦提·约赛尹笑着说:“陈书记就像我们的‘守护神’,每天都在这儿陪着我们。”
作为国网哈密供电公司干部、驻村总领队兼第一书记,从柳树沟乡一棵树村到天山乡榆树沟村,陈建军总是“头戴小花帽,手拿民情本”,行走在牧区田野、农家院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在不同村落续写着同样赤诚的奉献篇章。
“把乡村当家庭,把群众当亲人”是陈建军的驻村初心。驻村以来,他“吃住在村、走访在户”,十余万字的民情日志里,记满村民反映的饮水难、道路差、就业难等问题,也写下推动改变的坚实足迹。“驻村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真正‘住下来’”,这是他常说的。初到榆树沟村,他发现特困户克里木·夏克家电路老化,照明全靠10瓦太阳能灯。经协调,他带领队员粉刷房屋、敷设电线,还自费购置床毯,电灯点亮时,老人摸着他胸前的党员徽章竖起了大拇指。照顾哥哥起居的阿布都热依木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书记、感谢工作队,热合买提!”。
这样的暖心故事比比皆是:他自费为困难群众送床柜,在一棵树村组建护学队,累计安全接送学生9100余人次;在榆树沟村,他协调修校车临时路,每天守护40余名孩子候车,还借“电力爱心超市”积分鼓励孩子进步。他创设“奶茶说事点”,化解纠纷60余件,办实事21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100%。
“驻村不仅要帮群众解难题,更要帮乡村找出路。”推动产业发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是陈建军心中的“头等大事”。在一棵树村,他落实“万只山羊下天山”产业思路,通过“冬宰”系列活动打造“柳羊羊”品牌,在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助力下,将冰碴驹俐送上河南餐桌,春节前销售山羊6500余只,带动农牧民增收500余万元。在榆树沟,他搭建“党建+企业+民族团结”助农模式,接收订单280余份,助销农产品6000余元。
在伊州区天山乡榆树沟村委会的升国旗仪式上,老党员阿卜杜热依木·尼亚孜将一顶精致的“小花帽”戴在陈建军头上。“这顶帽子,是我们全村人的心意,你是我们的好书记!”小花帽上绣着细密的花纹,每一针都藏着村民对他的认可与牵挂。
从一棵树到榆树沟,两顶“小花帽”,一份为民情。“小花帽是荣誉,更是责任。”陈建军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我愿用百倍付出,在乡村画卷上绘就最美篇章。”如今,他依然奔走在牧区田间,那顶小花帽,已成为一名驻村干部扎根泥土、不负初心的生动注脚。(赵嘉慧)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