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支点破局:制度创新激活基层治理大变革
伊州区丽园街道八一路社区的“轮值”机制、西河街道惠康园社区的“代表联络站+”模式,用精准有效的制度设计破解治理难题,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10月30日,在伊州区丽园街道八一路社区,一场特殊的联席会议正在召开,哈密市红十字会负责人作为本月轮值主席,正统筹推进新禧家园停车场扩建的收尾工作。这个困扰居民许久的停车难问题,如今正逐步得到解决。
“以前下班回家找车位得绕好几圈,现在停车场扩建了,听说就是社区和那些共建单位一起推进的,这事儿办得太实在了。”八一路社区居民王女士说。
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社区党委牵头建立的共驻共建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创新推行的“轮值”机制。市医保局、市残联等5家单位负责人每两个月轮流担任轮值主席,统筹协调资源、推进民生项目。从政策咨询到设施改造,轮值单位带着责任下沉一线,让治理从“社区独奏”变成“多方合唱”。
八一路社区党委书记张芮晗说:“我们推行的轮值机制,彻底扭转了以往‘要我参与’的被动局面,让辖区单位主动扛起‘我要负责’的责任。就像新禧家园停车场建设,这个困扰居民许久的民生难题,从协调到启动施工仅用了不到3个月,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正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据统计,八一路社区今年确定民生实事15条,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解决居民矛盾纠纷29件,处理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5条,开展文化活动37场次,邀请医疗服务队义诊10次。
同样在伊州区,西河街道惠康园社区的“代表联络站+”模式,让民意诉求有了“直通车”。10名涵盖自治区、市、区三级的人大代表,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接待日、流动走访等多种形式,全天候倾听群众声音。截至目前,联络站已累计形成33条民生建议,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6次,惠及群众445户1675人次。
“我们把联络站设在群众家门口,就是要让群众的心里话有人听,反映的问题有人管,这是我们的职责,更是制度赋予的使命。”伊州区惠康园社区党委书记吴淑娟说。
从伊州区社区“轮值”机制聚合力,到“代表联络站+”畅民意,哈密市以基层制度创新的“小支点”,正持续撬动全域治理效能升级的“大变革”。如今,无论是城市社区里民生实事的高效落地,还是乡村院落中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加速推进,还是便民服务窗口的流程优化,这些扎根群众需求的制度设计,已化作遍布哈密街头巷尾的民生温度。(克衣木·卡德尔)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