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瓷”点燃巴里坤发展新引擎─新疆新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哈密市巴里坤县举行
10月29日—30日,“新时代 新丝路 新瓷意”新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哈密市巴里坤县举行。哈密市委副书记、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 卢希望出席会议。来自全国陶瓷的行业专家学者与艺术精英走进巴里坤县吉郎德露天煤矿、石头梅一号露天煤矿等地实地调研考察,共同探讨“新疆新瓷”这一融合文化、产业与生态的创新成果,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文化润疆的壮阔实践中,“新疆新瓷”以有形有感有效的特质,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有力抓手。它将中华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新疆独特的地域风情相结合,让各族群众在亲近瓷艺、品读瓷韵中,增进文化认同,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院长梅国建说:“我们走遍了新疆的大疆的南北,了解从自然动物人物以及生活习俗,以人造器物的纹饰,这以及生活习惯和习俗,根据这些东西我们设计出来,把新疆的这些元素融入进去,新鲜的文化体系引用进去以后,又和中原文化紧密结合,感知到博大的精神文化对生活的一些影响,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谊。”
巴里坤深厚的瓷土矿藏是“新疆新瓷”诞生的天然基础。在河南援疆推动下,中华老字号弘宝汝瓷坊正是看中当地瓷土的多样性与高品质,才成为首家落户巴里坤的陶瓷企业。
河南省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掌门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范随州说:“我们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觉得今后的发展方向,把我们的特色进一步的明晰化,现在做的新疆新瓷把沙漠之色,戈壁之色,绿洲之色融为一体,进一步研发完善艺术表征,同时也要完善生产技术规范,让他尽快的投入市场,让市场更好的去服务于我们新疆的生活,进一步让新疆的文化融入我们的陶瓷。”
“新瓷”之“新”,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创新。它承袭哈密彩陶的斑斓基因,又以突破性高温釉下工艺重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通透灵动。哈密本土艺术家张俊良十三年来致力于此,将哈密厚重的历史人文与民族特色熔铸于瓷艺,实现了地域文化的当代表达。然而,在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时,他们也渴盼着技术的提升与突破。
哈密市良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良说:“我们在生产制作的过程当中更倾向于本地的文化发掘,但是,我们在技术研究层面还是有很大的欠缺,有学院这种非常深入而又科学的这种研究,对我们的技术提升是非常有帮助,我们就是希望在后面的合作过程当中,能把这个中原的这种非常深入严谨的这种技艺能用到我们自身身上来,让我们在本地的文化发掘和生产过程当中有更大的进步。”
立足新疆,放眼全球。“新疆新瓷”正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鲜活载体,准备肩负起跨越国界的文化传播使命。依托“重走新时代丝绸之路的巡展计划”,它将以无声的艺术语言,向世界讲述新疆的开放与包容。这一前景,也获得了国际专家的高度关注与期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名誉主席雅克·考夫曼说:“2025 年以来,我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这是第一次来新疆,这个地方的第一感觉是关于这个地方的矿物质石头景观,惊人的地质历史,这让我很感动,我相信这个地方存在的资源,矿物资源包括制造陶瓷和瓷器的粘土这两者缺一不可,未来他的发展方向会从工业到工艺,再到艺术,如果想要得到好的发展,就不能复制别人的,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一条路,协调文化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结合起来做一些更有品味的产品。”
根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沃土,“新疆新瓷”的未来图景正沿着生态优先、全球传播的路径徐徐铺展。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将瓷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煤炭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巴里坤县分指挥部指挥长、巴里坤县委副书记马向辉说:“经过9名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我们新疆新瓷填补了新疆只有陶器石器而没有高温瓷器的历史。我们河南援疆是立足于河南文化大省的优势,把中原陶瓷烧制技艺与巴里坤丰富的瓷土资源相结合,融合创作出来的新疆新瓷品牌,能够让承载这些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融合创新的新疆新瓷,走进新疆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让他们通过日用而不觉的去感知陶瓷背后的中华文化的浸润,进而能够增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答卷:温润器物承载共同体意识
“文化润疆”如何落地?“新疆新瓷”给出答案:以器物为媒,让中华陶瓷文化“日用而不觉”地浸润生活。梅国建团队的设计灵感、范随州的釉彩融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让文化认同有了坚实载体。
绿色答卷:变废为宝的循环发展
传统印象中,新疆是能源大区,煤炭固废处理是难题。而将目光投向瓷土资源,既为陶瓷产业提供本土原料,更为高耗能产业找到绿色低碳新路径—从“工业废料”到艺术品,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微缩史诗。
发展答卷:立足本土、拥抱世界
“新疆新瓷”根植巴里坤沃土,汲取丝路底蕴,融合现代科技。本土艺术家与中原学院派的互补,让其在填补新疆无高温瓷空白的同时,以“重走新时代丝绸之路”巡展为起点,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鲜活载体。
离开巴里坤时,这片土地上的创新实践令人感慨:一捧泥土,在时代窑火中淬炼出文化的温度、绿色的生命力与世界的梦想。“新疆新瓷”的“新”,不仅是工艺与产品的突破,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升华—这是文化润疆与产业兴疆同频共振的最美乐章。(郭子毅 张新龙 胡龙)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