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红、白、绿、橙……
金秋时节,巴楚县7.96万亩红枣迎来丰收季。颗颗饱满的红枣挂满枝头,如璀璨的红宝石般点缀在广袤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0月31日,记者走进巴楚县英吾斯塘乡拜什塔木村枣农郭瑞的114亩红枣园,他正和村民们穿梭在枣树间忙碌采收。
枣农郭瑞说:“我们实施统一管护、科学管理,产量达到750到850公斤,灰枣今年的价格大概7块钱左右,又是一个丰收年。”

巴楚县英吾斯塘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阿卜杜热合曼·司马义说:“我们正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助力优质红枣拓宽销售渠道。”
肉苁蓉
深秋时节,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温阿勒台库什村首批梭梭接种的200亩肉苁蓉进入集中采收期,村民们穿梭林间采挖“沙黄金”。这一丰收景象背后,是巴楚县深耕防沙治沙、实现“绿进沙退”与“沙里淘金”双向突破的实践,更彰显了全县生态与民生协同发展的显著成效。
10月30日,温阿勒台库什村梭梭林里一片繁忙景象。村民手持小铲拨开沙土,小心分离肉苁蓉,不一会儿,装满肉苁蓉的编织袋就堆成了小山。

村民阿布都拉・依马木说:“挖出来的肉苁蓉由村委会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卖完后还有分红。”
据了解,温阿勒台库什村种植肉苁蓉面积1200 亩。目前,首批接种的肉苁蓉进入集中采收期,预计每亩产量达 250公斤,该产业直接带动 50户村民参与,使参与农户户均年收入增加5500元。
村民阿布都拉・依马木说:“以前沙漠让我们的生活很艰难,现在,‘梭梭 + 肉苁蓉’的模式让沙子变成了‘金子’,既保护了生态,又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恰玛古
10月28日,记者走进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吉格代力克巴格村恰玛古种植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恰玛古,经过分拣后,整齐地堆放在地垄上,随后装袋封口,等待装车运往市场。
村民热合曼·阿不都克热木说:“我种了8亩恰玛古,每亩产量在3吨左右,市场价每公斤2块钱,预计能有3万元的收入。”

恰玛古被誉为“长寿果”,富含有机活性碱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不仅抗冻、易储存,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胡萝卜
眼下,正值胡萝卜收获时节。10月28日,在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阿亚克诺村胡萝卜种植基地,农民们正紧抓农时,在田间地头忙着收割、装袋、运送胡萝卜,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在阿亚克诺村胡萝卜种植基地,成熟的胡萝卜半露半藏于田地之中。放眼望去,绿叶苍翠的胡萝卜格外诱人。村民们熟练地将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胡萝卜拔出地面,随后在田间进行挑选、除叶、去泥等工作。

村民孜乃提姑·艾海提说:“我家今年种了5亩胡萝卜,每亩有3吨到4吨的产量。今年收成可观,明年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祖丽皮娅 玛依努尔 买买提吐尔荪 阿卜力米提 阿尔孜姑丽 努尔艾拉)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