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油城同心筑梦共谱团结华章——克拉玛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综述

油城同心筑梦共谱团结华章——克拉玛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综述

2025-11-19 22:00:52 来源:中新网新疆

  从戈壁荒滩上的一声钻机轰鸣,到如今戈壁明珠的璀璨绽放,克拉玛依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油田开发建设史,更是一部各民族儿女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民族团结奋斗史。自建市以来,克拉玛依伴随着油田开发和城市建设的步伐,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实践升华为理论、从行为深化至精神内核,最终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共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油城常开长盛。

  同根同源共奋斗

  克拉玛依的发展史,是一部各民族共筑石油梦的民族团结进步史。

  1955年夏天,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赶赴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黑油山钻探一号井。他们立下“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铮铮誓言,天当被、地当床,日夜奋战三个半月,终于在同年10月29日使黑油山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新中国第一座大油田宣告诞生。

  随后,一批批来自祖国各地的有志青年来到克拉玛依市,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坚定信念和报国情怀,扎根祖国边陲,开展艰苦卓绝的找油找气工作,创造了一部产业报国的光辉历史。

  建市以来,克拉玛依市始终将民族团结融入城市规划重点。1982年5月5日,克拉玛依市开展第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并确定此后每年5月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成为全疆率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的地州市。截至目前,克拉玛依已连续44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月促年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制度保障强引领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工作网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将该工作列入国民经济重大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并开展了市委专项巡察,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督、各区各单位协同推”的推进机制。

2024年9月,“油城逐梦·籽籽同心”克拉玛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展演举行。(图片由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提供)2024年9月,“油城逐梦·籽籽同心”克拉玛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展演举行。(图片由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提供)

  同时,克拉玛依聚焦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定位,深挖红色资源,以“油城逐梦·籽籽同心”为活动品牌,构建“124”工作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油地和新老市民融合,立足石油文化等特色,打造精神、现代、和谐、法治“四个家园”。市、区两级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事务中心,5年投入创建资金超1000万元,为工作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精神家园建设中,石油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作为全疆首个“中华诗词之市”,克拉玛依还创作了大型音乐剧《石油脊梁》、实景剧《独库天路》等文艺精品;“玫瑰花”宣讲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团结故事,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大学等5个研究基地,形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全国提供借鉴。

  现代家园的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依托“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克拉玛依建成了世界级环烷基产品基地、成为全疆首个智算规模超万P的城市、制定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同时,打造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和谐家园的创新治理让社区更有温度。克拉玛依实施“红细胞”工程、“红色物业”“一网统管”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76个口袋公园、43.58%的绿化覆盖率,让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法治家园的构建筑牢稳定基石。克拉玛依成立“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并制定了克拉玛依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责任制,信访问题依法化解率全疆领先;全国首创的个人法律费用保险制度,让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铸牢意识促交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克拉玛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心从物质层面的互助、制度层面的保障,进一步深化到精神层面的认同与凝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遵循,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一理念已深深融入克拉玛依城市发展的血脉。克拉玛依市在实现各族群众100%互嵌式居住的基础上,打造30个互嵌式示范村(社区),76个互嵌式经济街区、市场,4000余家商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共同体;打造非遗展厅等公共文化空间;依托克拉玛依开放大学成立全疆首个“骑手学院”,为各族骑手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就业为纽带,推动各族群众在共事、共居、共乐中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克拉玛依市举办文艺展演、国风走秀、非遗作品展、中华经典诵读等大型活动100余场,创排沉浸式互动剧《声生不息·文化馆之夜》《博物馆之夜·岁月(第二季)》等7部文艺精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打造了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口袋公园景观设计。

2025年9月12日,克拉玛依市博物馆里,原三八女子钻井队指导员吴淑华深情回顾艰苦创业的岁月,带领媒体团感受一代代石油人“为国找油”的奉献精神。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d2025年9月12日,克拉玛依市博物馆里,原三八女子钻井队指导员吴淑华深情回顾艰苦创业的岁月,带领媒体团感受一代代石油人“为国找油”的奉献精神。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按照自治区赋予的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定位,紧紧围绕在全疆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持续赓续石油文化血脉、构筑精神家园。一方面开展研究传承利用工作,不仅推进《克拉玛依开发建设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研究》等18项课题研究,还实施黑油山地窖和101窑洞保护修缮等工程,并举办《新时代石油精神人文展》等主题展览,生动呈现油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构建宣传教育矩阵,将克一号井等15个“统战地标”与市文化馆等“一馆十基地”串点成线,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集群,建设全国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短视频短剧创作基地。同时启动首届创作征集活动,开设10余个相关宣传专栏,百余篇新闻报道被中央、自治区级媒体采用,为全疆民族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克拉玛依经验”。

  从戈壁荒滩到现代化油城,从自发团结到自觉践行,克拉玛依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克拉玛依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戈壁明珠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注入了克拉玛依力量。(张悦)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