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英吉沙县:十年奋进迎巨变 勇毅前行谱新篇

英吉沙县:十年奋进迎巨变 勇毅前行谱新篇

2022-10-08 11:11:40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10月8日电(张振鑫 朱景朝)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良好局面。

image蓬勃发展的英吉沙县。武勇 摄

  决胜脱贫攻坚 托起群众小康梦

  英吉沙县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十年来,英吉沙县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对标“五个一批”脱贫路径,落实“六个精准”的要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期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9.6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10个。

  截至2020年底,英吉沙县12.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英吉沙县托普鲁克乡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image英吉沙县县城风光—南湖旅游度假区。武勇 摄

  十年来,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全县先后建设安居房59802套,持续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县164个行政村100%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宽带及通讯;每个村都有1到2项支撑稳定增收的产业。过去破败萧条、满目疮痍的山村变成了今天充满生机、井然有序的美丽新农村。

  “我们家以前住在土块房里,2017年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现在水、电、暖齐全,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布局合理,生活质量得到彻底改观。”正在采摘自家庭院葡萄的色提力乡喀力加克村村民阿克齐古丽·色依提说,脱贫摘帽后的农村是环境美、产业兴、人气旺。

  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色提力乡喀力加克村党支部书记阿米乃姆·如则感慨万千:“脱贫后,村里由原来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净、美、齐,新时代新农村铺开了新画卷。”

  十年来,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五个一批”的深入实施,“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厚植,就业务工态势持续向好,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英吉沙县十多万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幸福。

  英吉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龙表示,要聚焦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问题,稳步实施农村房屋抗震防灾工程,持续巩固加强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产业带动就业 让民生稳定如磐

  十年来,英吉沙县持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image英吉沙县新疆昆仑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鞋子。娜扎凯提 摄

  色买提杏是英吉沙县特产,被誉为“中国第一杏”,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自2018年自治区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以来,英吉沙县加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杏肥水投入、病虫害防治为突破口,综合施策、靶向治疗,实现果品产量、质量、效益逐年提升。截至目前,全县杏子种植面积17.8万亩,吸引6家深加工企业落户,杏子合作社从2017年的4家猛增至如今的163家,直接或间接实现全县40000多户43000人就业,成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的重要支撑。

  “这几年杏子产量一年比一年多,我家每年卖杏子都有2万元的收入。加入合作社后,又多了一份工资收入,杏子产业的发展真正让我们实现了增收致富。”谈及杏子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英吉沙县乌恰镇包孜洪村杏子加工合作社员工阿斯古丽·帕泽力深有体会。

image甘甜多汁的英吉沙杏。喀什全媒体记者 潘彦云 摄

  “小杏子、大产业”。按照地区一县一特色、一县一产业、一县一品牌工作部署,十年来,英吉沙县从政策扶持、技术支撑、招商引资等方面多措并举,对现有林果业提质增效、优化升级,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先后引进培育出优乐果、神恋有机食品、德源农林科技等国家、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3家,围绕杏产品精选、保鲜加工、贮藏、运销,走“特色+规模+品牌”原生态经济之路,全力推动杏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十年来,英吉沙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发展纺织服装、手套、假发加工、农产品加工、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知名品牌,形成产业优势,持续拓展就业渠道,带动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英吉沙县乌恰镇托万亚巴格村喀什中盛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们正在生产手套。

  2014年5月,南疆第一家手套乡村生产车间在英吉沙县建成运行。随后,中兴手套以“总部+乡村生产车间”的模式在全县布局乡村生产车间,广大妇女群众学技能忙就业,脱下农装换工装。

  “2015年,村里建起了手套合作社,我就报名参加培训,学会了缝纫技术,开始拿工资,日子一下子好了很多。”村民谢日古丽·依明说,“好日子要感恩党的就业好政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十年来,英吉沙县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卓驰服饰、昆仑运动、西荣服饰、即发假发等1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先后落地,带动4700多人实现了稳定就业、持续就业、长期就业。

  近年来,英吉沙县盯紧市场趋势,布局假发产业,采取“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引进假发制作企业3家、组建合作社16家,带动就业3500余人,群众灵活就业有了新途径;持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5万多亩高辣辣椒产业初具规模,全产业链可带动季节性就业1万人左右,年产值超2亿元。

  据英吉沙县人社局培训就业科干部李金玉介绍:“目前,全县一产就业2.08万余人,二产就业2.4万余人,三产就业是2.6万余人,自主创业2.2万余人,全县有劳动力的人全部实现了有业可就、有班可上。”

  十年倾情援疆 携手共促发展

  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山东省济宁市对口支援英吉沙县。广大援疆干部人才来到英吉沙,为当地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image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山东援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喀什全媒体记者 霍然 摄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和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十批济宁援疆干部人才将助力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立足英吉沙县主导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条,大力实施产业援疆,采取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等多种方式,号召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全力收集招商线索,积极与企业洽谈对接,招引了一批有发展前景、符合英吉沙县产业布局的企业落地,切实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

  据英吉沙县委副书记、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孙希忠介绍:“十年来,济宁大力实施产业援疆,相继招引落地山水水泥、山东如意、诚祥建筑、西荣服饰、百誉农业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现代企业,培植壮大了当地主导产业。同时,助推县工业园、飞地园区、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极大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

  十年来,山东济宁教育援疆始终坚持文化引领、内涵提升、守正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凝聚人心为出发点,以改善受援地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落实“文化润疆”为重点,强化“五个认同”教育,聚力实施教育援疆“百千万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国学沁润、“青蓝工程”等,倾心助力英吉沙教育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投入援疆资金10328万元,精心组织实施各类教育援疆项目,有力地促进了英吉沙县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十年来,医疗援疆同样成绩斐然。这两天,济宁配套1.3亿元援疆资金建设的山东援疆最大民生项目——英吉沙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进入尾声。项目建成后,将提高英吉沙县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健全优化救治体系,提升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能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对口支援以来,山东济宁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医疗人才培训项目33个,投入援疆资金约1.81亿元,一项项医疗惠民工程,让当地干部群众真切享受到了援疆带来的红利。

  十年来,济宁援疆还配套建成5.9万套惠民安居房,整乡推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芒辛镇,打造了乔勒潘乡7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推进“文化润疆”走深走实,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教育体验综合体——英吉沙县国学书院,建成室内杂技表演场所——鲁疆达瓦孜非遗演艺中心,整体性打造非遗特色小镇,提升了英吉沙县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援疆资金37.8亿元、实施援疆项目259个,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援疆工作新格局。”孙希忠说。

  聚焦“关键小事” 提升群众幸福感

  民生连着民心。英吉沙县委、县政府始终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殷殷嘱托勇毅前行,让惠民答卷更有温度。

  着眼民生需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2022年以来,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设立群众专项经费,为全县7万余户群众和商铺安装定频广播,确保党的声音“一个声音传到底”;为全县各乡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安装投影仪,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始终坚持以“小切口”办实事,解决群众大难题。2022年以来,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为农民家庭购买家庭财险,开通到村公交线路,免费接送初高中生回家返校;为全县初高中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为群众免费定制发放安全头盔85000个;为新录取大学生送上关爱金;大力实施城市绿化、智慧交通等工程建设,全县停车场全免费,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十年砥砺奋进,英吉沙大地日新月异,一路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0.9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215元增长到202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8元。

  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十年来英吉沙各族干部群众矢志奋斗推进发展的责任与汗水。站在新起点,英吉沙县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英吉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篇章。

【编辑:阿丽娅】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可信网站验证]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2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