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田树芳:通讯战线当先锋

田树芳:通讯战线当先锋

2023-09-12 21:50:41 来源:中新网新疆

  口述:田为民 整理、编审:申广志

  顾问:王新明 郭仲军 王连芳 杨建堂 余世庆

  尹文忠 蒲光勇 刘宝宏 丁仲贻

  田树芳,男,汉族,中共党员,1937年4月出生于山东高密。1960年2月从部队转业,到新疆石油管理局水电厂电话站当电讯工。曾任南疆库车石油指挥部总机室副主任,南疆勘探开发公司通讯站副站长、指导员,后在新疆石油管理局通讯公司调度室工作。1964年被评为“自治区五好职工”。

  服从安排,吃苦耐劳

  I960年2月,田树芳从济南军区转业,脱下戎装换工装,一路艰辛地来到克拉玛依。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克拉玛依油田电话站仅有一百多门电话,归属新疆石油管理局下设的水电厂管理。田树芳由于专业对口,被分配到急需维修技术人员的电话站。那时,钻井生产是克拉玛依油田的“重头戏”,电话站在钻井处设立了总机。田树芳又被派到钻井处总机,负责通讯线路管理维修。

  钻井前线的总机室设在拉着帘子、一分为二的男女宿舍的帐篷中。田树芳的通讯生涯就是从那顶简陋的帐篷开始的。

  钻井生产主要集中在白碱滩地区,因为线路设施不到位,很多电话线布在地面上,钻井队搬家时,极易遭到破坏。电话线一断,负责线路维修的田树芳便立即身背电话线圈,沿着电话线路走向,一米一米、一截一截地查找断点,直到前线通往克拉玛依的线路恢复畅通。

  1961年冬,克拉玛依的雪一场接一场。有一次,天空又下起鹅毛大雪,八一注水站电话线路出现故障。接到通知,田树芳踏着积雪,一段一段地排查。线路埋在雪层下,要把积雪拨开才能找到。大雪漫过脚上的大头鞋,灌进鞋内,湿冷难耐。可他顾不上湿冷,找到雪层下的电话线,然后拎在手中,顺着线路一点一点前行。最终,在两公里外找到了断线点。接通了电话线,电话畅通了,他才放心地踏雪打道回府。回到宿舍,大头鞋内积满了雪水,他的双脚被冻伤,失去了知觉。待缓过来之后,肿得像发面馒头,难以行走。在大家劝阻下,他不得不去医院,上药包扎,十几天后才得以痊愈。像这样雪天抢修电话线的事,田树芳经历过多次。

  恪尽职守,不负重任

  1963年,田树芳调回市区工作。这时,水电厂已经撤销,电话站归属新疆石油管理局办公室管理,局办下设通讯科。电话站分为有线、无线两种类别。田树芳仍然从事有线电话维修。

  不久,一场十级大风袭击了克拉玛依,给油田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大风过后,一百多部电话的线路被刮断,局机关各部门的通讯联络陷入瘫痪状态。

  通讯线路中断就是命令!为了尽快畅通线路,保证局机关与基层生产单位的联系,田树芳闻令而动,他立即身背脚扣和手摇电话,赶赴线路抢修第一线。

  当时,克拉玛依巿区的电话线大都架设在动力线的电线杆上,蜘蛛网一般。有的线路从房顶穿过,没有任何固定设施,大风中极易受损。田树芳凭借当年在部队练就的爬高上低的矫健身手,穿着脚扣,手持手摇电话,从一根电线杆上下来,又攀上另一根电线杆。从一座房顶上下来,又登上另一座房顶。仅用三天时间,就畅通了被大风刮断的一百多部电话的线路。

  电话站的总机电源靠12个电瓶充电。充电前,要在电瓶内加入适当的稀硫酸。稀硫酸和盐酸颜色相同,很容易混淆,而一旦混装,电瓶将被烧损。之前,负责充电的职工就是错将稀盐酸加入电瓶,导致12个电瓶全部报废。田树芳接手后,他白天负责维修总机、线路检修,晚上给电瓶充电。一人承担了三个人的工作,但他毫无怨言。

  每月一次的电话会议,是远在北京的石油工业部领导听取全国各大油田的工作汇报,传达石油工业部党组有关文件,以及部署一定时间段内重点工作的重要会议,不能出现丝毫差池。为了保证石油工业部电话会议线路通畅,每次会议前两天,田树芳便进入紧张的临战状态。他悉心检查电话线路,并与有关人员配合,将扩音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电话会议召开期间,他静静地守候在会场,以应对随时出现的线路意外。

  由于他的一丝不苟,事前有备,新疆石油管理局六十年代召开的每月一次的电话会议从没出现过断线、断音事故。为此,时任局长秦峰在有关会议上对电话站的工作提出了表扬。

  克拉玛依的通讯事业随着油田发展而发展。进入1964年,交换机电话已达近千部。作为维修技术人员,田树芳没有星期天,越是节假日越忙,他便吃住在站上。总机出现问题,他第一时间检修;线路发生故障,他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

  勇担使命,奉献南疆

  1966年9月,田树芳接到了前往库车支援油田通讯网络建设、组建库车电话站的命令。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打点行装,带着妻子和三岁的大女儿,抱着襁褓中四个月的小女儿,与调往库车的同事一起,乘坐一辆拉运油田物资的解放牌卡车,经过五天长途跋涉,到达了目的地。

  当时,库车油田只有一部小总机。为了适应生产需要,管理局决定将50门电话扩展到150门。时间紧、任务重,一下车,田树芳就投入到紧张的电缆架设工作中。

  一部电话需要一对电缆连线。150门电话意味着要将300条电缆线埋进80公分以下的地层中。这对田树芳来说,又是一次严峻挑战。他迎难而上,与当地驻防部队取得联系,求得支持,组织人力开挖、布线,150门电话扩展任务如期完成。

  转眼间,田树芳在库车工作了8年。1974年,他被任命为库车电话站副站长。

  1977年5月17日,位于昆仑山下叶城县西河堡的“柯1井”发生强烈井喷。几经考察,新疆石油管理局决定建设“柯克亚炼油厂”,并在泽普地区建立油田勘探开发指挥部。

  一座炼油厂、一个指挥部,都需要通讯网络建设。这项建设任务又落在田树芳的肩上。他责无旁贷地接受了任务,并艰难地从零起步,踏勘线路,制定方案,组织人员挖坑、架杆、布线,克服了恶劣气候、后勤保障困难,历经两年艰苦努力,相继完成了柯克亚炼油厂、柯克亚至泽普油田勘探指挥部600门电话机的通讯网络建设,为石油工业支援南疆三地州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79年,田树芳被任命为隶属塔西南油田调度室管理的电话站指导员。

  1987年,国家通讯事业进入转型时期,通讯网络建设进入了现代化程控时代,交换机实现了人工拨号,城市电缆线、长途光缆全部埋入80公分至1米以下的地层。田树芳所在的泽普油田也进入了电话光缆时代。这是一项大工程!为了赶上时代的步伐,他进行调研,并上请下达,组织施工,将所在地区所有架在电线杆上的明线全部埋进了地下。

  田树芳把20年的生命时光都献给了南疆。他的足迹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角角落落、山山水水间穿行。经他手架设的电缆线之长,可绕南疆版图两周半。

  1987年,准噶尔东部油田开始了千军万马如卷席的勘探开发大会战,田树芳受命调往东部油田进行通讯网络建设。经与时任领导多次交流沟通,他坚持使用现代化通讯电缆的观点被采纳。最终,让东部油田的通讯事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后来全面进入程控时代打下了基础。

  1988年,田树芳因工作需要调回克拉玛依,安排到通讯公司调度室,负责全市电缆维修工作。那一年,新成立不久的重油开发公司急需将通讯网络延伸到九区。为了节约资金,设计图纸依旧采用老的电话线路。田树芳深知,已经进入程控电话时代,采用老电话线维修起来困难不说,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他建议修改设计,全线使用光缆。后来,有关部门采纳了他的意见,修改了方案,将光缆通到了九区。

  作为克拉玛依油田第一代通讯人,田树芳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年代,为油田的通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自治区五好职工”。

【编辑:孙亭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