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新疆科研人员如何为甘薯食味评价?实验室实地探访

新疆科研人员如何为甘薯食味评价?实验室实地探访

2023-01-12 11:14: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好看的甘薯,指的是薯形、薯皮色、薯肉色、薯块完好度、商品薯率等。科研人员展示优质甘薯的切面。 王小军 摄好看的甘薯,指的是薯形、薯皮色、薯肉色、薯块完好度、商品薯率等。科研人员展示优质甘薯的切面。 王小军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1日电 题:新疆科研人员如何为甘薯食味评价?实验室实地探访

  中新网记者  王小军

  1月10日,记者来到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加工实验室,零距离观看科研人员怎样为优质甘薯划出一道“硬杠杠”。

  对于普通群众该如何选出“好看又好吃”的甘薯?随着新疆农业科学院甘薯课题组首次创建的国内“甘薯优食品种评价新模式”推出,给出了一套评分标准。

科研人员做甘薯理化指标检测。 王小军 摄科研人员做甘薯理化指标检测。 王小军 摄

  表皮光滑色泽均匀为“最美甘薯”

  当天一早,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佳敏来到加工实验室,做甘薯理化指标检测。只见她用一台离心机正在对甘薯蛋白质进行提取。

  甘薯俗称红薯,也称为番薯、地瓜等,原产南美,清代中后期,甘薯由中原进入新疆。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甘薯课题组负责人刘恩良解释道,好看的甘薯,指的是薯形、薯皮色、薯肉色、薯块完好度、商品薯率等。

  “品相不好的会被剔除。”刘恩良指着几个从实验中挑出的有爆筋和裂果的甘薯说,这是因为爆筋甘薯表皮会出现明显筋脉,影响美观。

  他打比方说,裂果甘薯就跟人身体上有疤痕一样,影响美观和存放。因而,只有外表光滑细腻、没有爆筋裂缝、表面芽眼不明显、色彩分布均匀的甘薯才能称得上“最美”。

  经过十余年攻坚,在国家甘薯技术体系支撑下,新疆农业科学院甘薯课题组《甘薯优良品种评价利用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研发甘薯优食品种评价新模式”课题任务,结束了此前国内没有甘薯优食品种评价标准的历史,为人们挑选中意的甘薯提供了便利选择和理论依据。

  近几年,课题组开展了甘薯理化指标检测,包括甘薯干物质测定、Vc含量测定、蛋白质含量检测、还原糖测定、总糖及淀粉含量测定。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甘薯课题组负责人刘恩良与助理研究员王佳敏做甘薯理化指标检测。 王小军 摄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甘薯课题组负责人刘恩良与助理研究员王佳敏做甘薯理化指标检测。 王小军 摄

  甜又糯的甘薯最好吃

  “好吃的甘薯,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干面的,有些人喜欢软糯的,但总体来说,甜且没有纤维口感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的。”刘恩良说道。

  那么,科研人员又是如何评判“好吃的甘薯”呢?

  首先,科研人员将甘薯蒸煮以后放凉,邀请不同行业领域的各类人群对食用味道进行的分项评价,主要包括甜度、香气、面度、粗纤维、薯肉(皮)色泽主要的五项指标。

  “新疆适合种植甘薯,生育期较长,利于糖分积累,甘薯含糖量高的品种数量逐年增加。跟中国优势产区相比,同一品种糖分含量高于2%,淀粉含量下降3%,更适合减肥人群食用。”刘恩良打比方道。

  接着,科研人员利用试验仪器对相关的加工理化指标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蛋白、淀粉、维生素、糖、粗纤维等物质含量。

  最后,科研人员综合主观评价和客观数据对甘薯是否好吃进行区分。

  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党委书记金平介绍,甘薯优食品种评价新模式,是一种以食用品质占四成、外观品质占三成以上、产量占两成以上为不同权重的优食品种评价新模式,即把田间产量、外观品质与室内食味评价相结合,使评价筛选出的优食品种更符合市场;同时,帮农户优选出“既好看又好吃”的鲜食优质品种,产生更高经济价值。

  2009年以来,甘薯课题组在乌鲁木齐、沙湾、霍城、喀什等14个县市,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针对216份优质鲜食品种甘薯资源材料和优良品种(系),展开不同类型品种的多年多点鉴定筛选试验,通过田间和室内食味评价,筛选出适宜在新疆推广的10个鲜食型甘薯品种,均具备“既好看又好吃”共性,解决了疆内优良主栽品种缺乏问题。

  这一评价标准和体系的形成,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标准化运作,筛选出适宜在新疆推广应用的鲜食型甘薯品种。

  实验结果表明,蒸甘薯,人们可以选择糖分含量高、糯度、香度、面度好的品种,比如广薯87号、苏薯16号等;烤甘薯,选择水分含量和糖分含量高的,如烟薯25号、普薯32号等。

  数据显示,2022年新疆甘薯种植面积54.07万亩,较2021年增加10.01%;单产平均2401.45千克/亩;总产129.84万吨,同比增加18.46%。(完)

【编辑:胡嘉琛】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可信网站验证]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2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