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大唐北庭副都护的守边之路——解读吐鲁番巴达木东墓群一方墓志背后的历史

大唐北庭副都护的守边之路——解读吐鲁番巴达木东墓群一方墓志背后的历史

2024-03-05 12:37:42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这位叫程奂的墓主人,在唐代宗时期,担任过北庭副都护,从四品上,也是他一生最高的官职。这是继1984年在这一带发现另一位北庭副都护高耀的墓地后,又一项重要发现……”

程奂墓所在的位置。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程奂墓所在的位置。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2月28日,吐鲁番火焰山脚下,春的暖意已飘过片片农田,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所副研究馆员张海龙在发现程奂墓的巴达木东墓群之间,讲述着一方墓志上获悉的历史往事。

  一方墓志记载的升迁路

  2022年5月至11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对巴达木东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出11座唐代墓葬,其中有一座规模较大的高等级墓葬位于农田中,也是唯一有墓志的墓葬。

程奂墓地表。吐鲁番学研究院提供程奂墓地表。吐鲁番学研究院提供

  “根据墓中的石质墓志,我们知道墓主人程奂的祖籍是河北邯郸,担任过北庭府长史、北庭副都护,63岁时卒于西州(今吐鲁番一带),妻郝氏贤淑,育有两子。”张海龙说,唐代高等级官员工作、生活并埋葬于此,实证了唐时期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治理,这个发现对北庭都护府所辖西州军政建置研究有重要价值。

  这方墓志有墓志盖,盖上用小篆阴刻“大唐故程府君墓志铭”,墓志的题目是“唐故中散大夫恒王府长史摄北庭副都护广平程府君墓志铭”(以下简称《程府君墓志》),刻着26行近700字,因为有破损,只能辨识出不到500字,所以部分信息缺失。考古队员根据多渠道考证,基本上理清了程奂的升迁之路。

程奂墓的墓志盖。吐鲁番学研究院提供程奂墓的墓志盖。吐鲁番学研究院提供

  会宁郡黄石府别将、恒王府长史、瀚海军副使、摄西州司马、北庭都护府长史、摄北庭副都护,这是程奂曾经担任过的重要官职。尤其是“北庭都护府长史、摄北庭副都护”,说明他是唐时高等级官员,因为北庭都护府是彼时管理东天山北麓的军政中心。

  武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唐先天元年(公元712 年)又创立北庭大都护加伊西节度使衔制,管辖伊州、庭州、西州等。

  “程奂升迁的顺畅期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那段特殊时期,他因功而获提拔时,已经过了天命之年,可见他走入仕途较晚,或许出身也不太高。”张海龙说。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为平叛抽调大量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守军,导致西域的兵力空虚,吐蕃借机进入,一度阻断了西域与中央政权的联系。

  在这个危急的时候,《程府君墓志》中提到的一个重要人物“元帅”李元忠出现,他是程奂的长官,曾提拔过程奂。吐蕃入侵后,退守甘州的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到北庭募兵,结果被害,李元忠率兵马从河西地区到伊西庭地区(伊州、西州、庭州合称)为杨志烈复仇,程奂因此跟随李元忠到了伊西庭地区,此后一直在北庭都护府辖地任职。

  “克奉正朔,坚保封疆”

  之前在史料记载中出现过担任北庭副都护的有两人,是和守阳与高耀,他们都是在程奂之前任职,程奂是第三位被发现的北庭副都护。

  在程奂的墓志中,有“摄北庭副都护”的表述,这个“摄”字在唐时伊西庭地区比较常见,吐鲁番出土的很多文书中都有标注“摄”的官名。

程奂墓的墓志石。吐鲁番学研究院提供程奂墓的墓志石。吐鲁番学研究院提供

  “摄就是暂时代理,还未经过中央政权正式任命的官职。程奂的‘北庭副都护’之职应该是当时北庭都护、伊西庭节度使李元忠任命的,因为当时西域与唐中央政权联系中断,正式任命并未下达到位。”吐鲁番学研究院历史文献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高春莲说。

  根据墓志可见,程奂虽然入仕途晚,但个人综合能力比较强,既能在军队任职,也能管理地方事务。他还曾在同一时期身兼多职,在摄西州司马时,还兼任西州别驾、前庭县(高昌县)令。

  从程奂的任职经历,可以看出唐时的官员制度在西域得到有效推行,即使是在被吐蕃阻断西域与中央联系时,仍然相对严格地执行选官制度。在程奂墓、高耀墓的墓志中均有“唐”或“大唐”称谓,可见西域的官员在特殊时期依然“克奉正朔,坚保封疆”,对国家忠心耿耿,不忘守土之责。

  以李元忠为例,他自唐代宗时期主政北庭都护府及伊西庭地区18年,为缓解安史之乱后此地区的动荡局面做出贡献,使得北庭都护府持续承担为大唐守护边疆的重任。

  程奂墓志中有他担任瀚海军副使的记录,彼时驻守西州的天山军、驻守伊州的伊吾军、驻守庭州的瀚海军曾一同护卫丝绸之路安全、畅通,稳定唐在东天山北麓的有效治理。

  中原地区社会礼制对西域产生深刻影响

  在吐鲁番巴达木墓地及巴达木东墓地出土过多块唐代石质墓志,志文都以汉字楷书工整书写,如《程府君墓志》为例,文为楷书,但某些字又带着行书特征。墓志的基本内容构成都是:姓名、卒年、家庭成员、做过的重要工作或成就。这种墓葬形制带着典型的中原地区特点,说明当时西域各地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

  “唐时西州有一批拥有精湛技艺的书法家和石刻工匠,他们或来自中原地区,或者由中原来的工匠一手培养。”吐鲁番文博院文博馆员陈麒文说,“巴达木东墓群及周边发现的墓志,证明西州这一带在书法传承和使用方式上始终延续着中原文化特征,从没间断。”

  在墓志之外,程奂墓中还出土了大量彩绘泥俑、陶罐、陶灯、珠饰等,其中彩绘泥俑最让人惊艳。

  端庄的文吏俑、娇俏的仕女俑、肃穆的跪拜俑、潇洒的骑驼俑、威风的武士俑,精彩还原着唐时丝绸之路上的万千气象;骆驼、马、牛、羊、狗、蛇等造型生动逼真的动物俑,展现着古代泥塑艺术者非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捏塑技艺。

  这些彩绘泥俑是中原地区陶俑的衍变,造型反映着丰富的社会生活面貌,古人的服饰、妆容、娱乐、习俗、生肖文化等都在其中。

程奂墓中出土的跪拜俑。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程奂墓中出土的跪拜俑。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程奂墓中有一件跪拜俑,跪拜者头戴冠,面朝地,腰束带,两袖拱于胸前,两腿呈跪状,姿态规整严肃,神情平静肃然。

  这个形象究竟代表什么?有说镇墓,有说表达哀思,也有说体现墓主人的社会身份等级,与官级品阶有密切关联。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中原地区丧葬习俗和形制的体现。

  “墓中泥俑的样貌设计、组合方式、摆放位置,与中原地区丧葬制度一脉相承,在发展中又融入西州当地的民间文化元素,将反映古代西州地区民俗艺术、审美情趣、生活面貌的丰富信息,做了生动的呈现。”吐鲁番学研究院文博馆员王子玄妙认为,由此可见唐代中原地区的社会礼制和思想观念对西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今年年初,巴达木东墓群已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边疆治理体系”重点研究课题中。

  “2023年,我们在巴达木东墓群周边12万平方米的区域里,又勘探到了7座大型墓葬,8座小型墓葬,还有多处围沟、灰坑等遗迹。”眼下,张海龙和他的队友们即将投入对巴达木东墓群新一轮的发掘工作中去。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